里有成算,小儿媳心思多些也不过分。
在一个院子住着,杨兮没见二人红过脸。
一转眼到了去吴家温锅的日子,杨兮第一次来上河村,上河村临河,山清水秀的地方,不懂风水的她,也觉得此地景色怡人,让人心旷神怡。
上河村是阳镇附近三大村之一,上河村这两年接收不少南迁人,人口数量最多的村子。
杨兮所见上河村,一眼望去不少青砖建的宅子,伸手指过去,“都是南迁百姓建的?”
周钰摇头,“上河村临近阳镇,村子里出过两个秀才,算上富裕村,宅子大部分是本地百姓建的。”
杨兮高兴了,“这样好啊,我们家建的宅子就不那么显眼了。”
周钰笑着,“上河村有两百多户。”
杨兮一算,“每户十人,嘶,快两千多人口了,还是南方人口密集啊,在北方一个县都没几个秀才,南方一个村就出了两个。”
“一家可不止十人。”
杨兮感慨古代能生,除去夭折的孩子,活下来的也不少,除了子嗣特别艰难的,大部分百姓家打底十口人!
上河村的村道足够两辆马车并行,他们家马车进村子,挺惹人注意,市面上十分缺马,村子里对最近来往的马车印象深刻,知道是周家人来村子了。
村子看似大,其实也不大,消息传的特别快,杨三时常赶马车进村子,村民早就打听清楚了。
吴家买的院子离周家宅基地近,杨兮顺着周钰指的方向,见到了自家宅基地。
杨兮见宅基地有不少汉子,想起杨三说今日挖地基,“我瞧着有三十多人,是不是太多了?”
周钰,“这小子开的价好,一日二十文不包吃,人来的可不就是多了,村子里又沾亲带故的,这小子一口气雇佣了三十五人。”
杨兮又看了看,“吴家几兄弟也在啊。”
“不止吴家,还有一些南下落户的百姓。”
杨兮,“南迁花了差不多一辈子的积蓄,花银钱容易赚银钱难啊!”
说话间马车到了吴家,吴山和李氏等在门口,见到马车吴山笑了,“我听孩子们嬉闹声,就知道你们来了。”
周钰扶着媳妇下马车,今日温锅他们一家三口先到,周小弟和杨三都在宅基地,吃饭的时候过来,叶氏和周小妹留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