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秋高气爽,适合打猎。”
“逐鹿中原,为时尚早,那就、兵指鹿鼎山。”
毛文龙在大殿深处负手而立,静静的望着一抹斜阳透过大殿门窗,洒落一地的金色光斑,应是岁月流逝时,在大地上遗留下来的伤痕吧……
……
辽东之地,黑河岸边。
一条高大山脉蜿蜒千里,犹如一条面目狰狞的远古苍龙,静静的趴伏在大地上,山上终年积雪不化,随着山势放缓,向阳的一面则形成一大片辽阔的缓冲地带。
古木森严,万物疯长。
站在高高的山坡上,极目远眺,两条铁轨由东面的苦兀岛一线蜿蜒而来,一直通往南方。
沿途每隔数十里,便有一座灰色城堡,即可充当铁路站台,也是屯兵之地。
大片大片的垦荒地,分布在铁路两侧,看上去就十分的壮观。
玉米,大豆,小麦,高粱,番薯,药材……
“真是一块风水宝地,种什么长什么,怪不得万岁爷要我曹某人经略此地。”端坐在马背上,曹文诏感慨不已,对身边几名将官笑道。
“侯爷,野人女真诸部落最近终于消停下来,要不要让大军进山搜剿?”一名参将躬身说道。
“穷寇莫追,”曹文诏道:“万岁爷传来旨意,要咱们学会人情世故呢。”
“人情世故?”
诸将有些不解的齐声问道。
曹文诏叹一口气,苦笑道:“刚开始本侯也不是很明白,不过,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厮杀,本侯终于领会到何为人情世故;
很简单,就是打倒一部分,拉拢一部分,分化另一部分。
剩下的那一些部分,则分给他们土地、田产、和咱们淘汰下来的火器,让他们成为咱大明的兵。”
诸将纷纷点头,称是。
野人建奴只不过是一个统一称呼,在这黑山白水间,茫茫数千里的辽阔土地上,各种部落势力何止百十个?若是一个个横推过去,估计三五十年后也不可能令其归附。
不过,最大的好处便是,在很多古老的野人部落里,其唯一的文明传承竟然是大明朝,这就不得不令曹文诏们感叹,当初的太祖皇帝到底该有多猛,竟能镇压此间两百余年不敢造次……
“侯爷,据探马回报,建奴莽古尔泰派遣一支三万人的铁骑,一路向北而来,似乎要对我们不利,要不要整备兵马进行阻击拦截?”一名参将突然说道。
“不用,不就是三万骑兵么,”曹文诏笑道:“上一个月咱们的先锋营突袭科尔沁草原,灭杀建奴骑兵九百余人,这是惊吓到他们了;
不过,也仅仅是惊吓而已。
表面看来,咱们经略的这一片野人部落领地,绝大多数都是山东海运过来的农夫,开荒种地还差不多,应该不适合征战。
就让这个错觉一直保留下去吧。
莽古尔泰被山海关拦截,一时半会攻打不下来,只能考虑长久消耗着,那么,咱们开垦出来的千万亩良田,便成为他们嘴里的一块大肥肉了,嘿嘿。”
诸将笑了起来。
没有人比他们更加了解这片土地。
从一开始,曹文诏他们的经营策略,便严格按照草包皇帝朱由检的‘全球领主’来设定,一步一个脚印,伐木,修筑,开荒,种田,养殖,暴兵……
不要说三万骑兵,就是三十万骑兵扑杀过来,曹文诏都有信心将其一一灭杀。
两条并行铁轨,昼夜之间,即可将大批的精锐军队运送到千里之外。
再加上沿途数十座水泥混凝土城堡,就算是火炮轰击在城墙上,也不过炸出狗头大小的一些坑坑洼洼而已,根本就不惧建奴骑兵的冲锋。
“而且,以本侯判断,所谓的建奴三万铁骑,应该不过是一些老弱病残或者北蛮其他部落的骑兵,被莽古尔泰征调过来,想要夺取咱们的果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