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的朝堂分外热闹,这样的日子可不多见,唇枪舌剑的来回过招。
要这往常也就是‘有本上奏,无本退朝’,没有大事,也就是到这朝堂上站会儿便离开了,那有这场面。
这场面当然也不是见不到,只不过难见了些,而这次便是为了谁带兵去支援,争夺的主人公是当今太子和二皇子赵庆宁。
因为这事两个阵营是闹得极其不愉快的,谁看见谁都不免嘲讽几句
与其说是争谁去支援,倒不如说是为了兵权。这次的事情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分险基本很小,谁拿到这次兵权,谁的利益最大。
虽说这二皇子赵庆宁和太子是主人公,他们却并不是争论的主力,这种事怎么能自己冲在最前面,当然是由己方阵营的官员去吵,自己适时提几句便就是了。
圣上也是被吵得头疼不已,坐在龙椅上按揉太阳穴,先任由他们去吵,他一个人的声音又抵不过这么多官员。
要说这朝堂上有无贤臣,大抵该是有的,但赵庆宁和太子显然不在意这些,他们所谓的不管权利二字。
这朝堂上不站队的大臣一般都难以长远,不论是为了自己的地位,或是其他的什么,他们总会去选择一方支持。
虽说赵庆宁和太子是有一层皇子身份在食,但能在朝中有如此的话语权,他们也是有一定实力的。
等吵的差不多了,赵庆宁和太子才站了出来。表示愿意替皇上分忧,带兵去支援。
赵庆宁所在方认为,赵庆宁以前便管辖过,更加有经验,能更好的处理这件事。
太子党则认为,太子作为一国储君,更应该做出些功绩来为君分忧,以显皇家对百姓的恩赐和皇上的圣明。
各有各的说法,也说不出谁比谁更好。只是君威难测,皇帝不知是出于什么原因,最终是偏向了太子。
“此事便交给太子,作为一国储君是该历练一番了。”
赵庆宁脸部一阵扭曲,此事对他极为重要,为此准备了许久,结果却是输给太子,忍不住握紧拳头。
赵庆宁还想说些什么却终是闭了嘴,皇帝都已下令,再多说岂不是抗旨,便退了回去。周围还有些大臣窃窃私语。
旁边有一名朝臣轻声叫了赵庆宁一声,似乎是想问赵庆宁这下可如何是好,赵庆宁却只一声:“闭嘴。”那大臣便明白此事已定,便也不再出声,周围也都安静下来。
皇帝见没人再站出来,就退了朝。
太子此次拿到兵权心低里也很是开心,面上却没什么情绪波动,依然是一副和善笑容的模样。
所有官员也都是心照不宣,虽说这实际上争的是兵权,明面是却是带兵支援,怎么也都不会表现的十分明显。
因此这一下朝,太子身边便围满了人,基本都是来关心太子此次带兵支援的事情,太子为国分忧,可谓贤明。
也有说太子贵为皇子,带兵支援要保重自身,定要凯旋。
太子表示自己定当竭尽全力,和其他官员虚与委蛇着,恰好看见一脸阴沉的赵庆宁,从旁边经过。
太子现在所站的位置,离殿门十分之近,赵庆宁要离开必须经过此处,便只能与太子打照面。
赵庆宁本想直接离开,太子却左移一步,停在了赵庆宁面前,依然是那副和善的样子,话却是有着别样的意味。
“本宫能为皇上分忧,还得多谢二弟承让。”
这话乍听没有任何问题,可细品就是在嘲讽,你赵庆宁和本宫争了那么久,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白忙一场。
看两人站在了一处,有些准备散开的官员却又聚了过来。两伙人互相问候,说些有的没的,旁人看来倒是融洽。
只是这都是表面的样子,每一句平常的话里,不知是藏了些什么别的意思,只有说着的,听着的人,或许知道其中的猫腻。
有人问候对方家公子身体是否安好,是指那公子常出入烟花之所,早已经染了一身的毛病,不知还有多少年月享受。
还有人问候对方丈人的生意是否兴隆,是指这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