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李元景早早起来,匆匆吃了一点早饭,然后带领赵王府前往边疆之人,来到金吾卫校场,准备点兵出征。
裴淑贞、马周带领留守赵王府之人,一直把李元景众人送到金吾卫校场外,然后他们在路边等待李元景众人出征,他们好送一程。
李元景来到校场,发现李靖、李绩、苏定方众人已经把出征的两万人马清点整齐,等待李元景前来。
李靖、李绩、苏定方看见李元景过来了,全都过了行礼。
虽然李靖、李绩都是金吾卫大将军、大唐军神、国公,但李元景是王爷,在爵位上是比李靖、李绩高的,因此在正规场所,李靖、李绩要向李元景行礼。
并且这次出征,虽然李元景谦虚地说他并不打算亲自指挥军队,而只是向李靖、李绩等人出谋划策,但现在李靖、李绩等人对李元景极为敬佩,李元景又贵为王爷,这次出兵,既然李元景跟随,李靖众人自然就默认了李元景是此次出征的统帅。
所以二人和苏定方向李元景行礼之后,就请李元景给兵士们训话。
这次出征只有两万人,要对付的很可能是突厥的十几万人,因此军队的士气、信心对这场战争的胜利极为重要,而士气是靠鼓舞的、信心源自于对自己实力的认识。
并且,关于这一场战争的性质、目的、正义性等,也都需要让战士们了解,让他们知道,他们是为谁而战、为什么而战、凭什么而战、战争的结果将会怎样等等。
这些事情,李元景都准备向这些兵士们讲解清楚,鼓舞他们的士气、坚定他们的信心。
在鼓舞士气、坚定信心方面,后世的那位伟人可是做到了前无古人、甚至后无来者的绝对完美的地步,李元景对那位伟人的方法、手段、胸怀、毅力全都了解得很清楚。
当然李元景也清楚,大唐的这些兵士们都是府兵,很多时候,对他们来说,战争的目的并非是为了正义、公平,很大程度是因为他们是府兵,必须参加战斗,只有参加朝廷、军队命令的战斗,他们才能获得土地、奖赏,升官发财。
所以此次李元景既要让这是兵士们明白,他们是为了保护大唐民众、为正义而战的,同时也让他们明白,此次战争只要立下战功,他们的奖赏和好处会很大。
因此李元景并没有推辞李靖、李绩请他训话,他来到两万兵士前面的一个高台上,抬眼一看,面前是整整齐齐的两万兵士,薛仁贵的三百人站在最前面,他们每个人都扛着一把火绳枪。
原本李元景计划是把李靖、李绩的两万人抽出一万,编入薛仁贵的三百人中,组建专门的爆破组、手雷组、把火器的威力最大化。
但因为这次出征太急促了,一时根本没有时间来组织,只好在路上边行军边组织,同时训练这些兵士们用火器。
现在李元景所要做的就是鼓舞兵士们的士气、坚定他们的信心,让他们心甘情愿地战斗。
但是李元景站在这高台上往下一看,才发现两万人黑压压地一大片,而大唐没有扩音器,他讲话即使声音再大,也不可能被这两万人都听到。
而如果不能让所有人都听到他的这讲话,那他的这鼓舞士气、坚定信心的效果就差了许多。
李元景一时还真不知道,在古代,对兵士们做这样的讲话宣传,是怎样宣传到每一个兵士耳朵里的。
李元景不知道的是,因为在古代的战争中,几乎没有谁想到会把战争的目的、意义、正义性宣传到低贱的兵士们中间。
在古代,即使要鼓舞士气、坚定信心,军队统帅也只是把需要宣传的说给军队将领、队长们听见,将领、队长们了解到了也就算了。
李元景后世看电视剧、电影,古代一个统帅或者将军讲了话之后,几十万大军齐声大喊:
“杀、杀、杀”等,明显那都是假的:
一个人即使站在高台子上,没有扩音器,他的讲话也不会被几十万人都听到。
但不管效果如何,李元景既然站到了这台子上,他自然要把需要讲的讲出去。
于是李元景把身子站直,对着下面的兵士大声说:
“诸位将士,今天我们出征,前去抵御突厥打秋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