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61章 工匠之道
远也有所了解。



其实这铁匠之道和其他的木匠之道、巧匠之道等等类似,都可以统称为——工匠之道。



这个‘工匠之道’和之前景致说的‘师之道’可大不相同。



‘师之道’要求有一份教书育人的心,一旦这个心动摇了,那么师之道也就废了。



但是工匠之道却不同,它是只要一直在研究、在思考,并且不停的得到结果,那么就可以一直勇猛精进。



其实说白了,这工匠之道就和以前说的那套“有所明,有所悟,有所得”一模一样,只不过人们按照努力的方向不同特意区分了下而已。



专门研究铁匠方面知识的,就是铁匠之道;



研究木匠方面的,就是木匠之道……



其实都一个样。



至于它们两个的区别……



按照路明远的理解,那就是类似于师之道这种的,就可以看作是文科,或者说是哲学、思想。



它们是首先要发下一个宏愿,立下一个目标,或者一个理想,然后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而在努力的过程中,根据难度和付出的大小,还有收获等等一些其他条件,来共同达成一定的反馈。



通过这个反馈来达到提升修为的目的。



就比方说师之道吧,一个老师在秉承着那份“教书育人的心”的同时,教出了多少学生,中间付出了多少,有没有动摇过,学生们对老师的教育评价如何等等,通过这些,老师的修为就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至于提升多少,就要看每一个维度的具体效果了。



不过这里面有个关键,那就是这个努力和付出是骗不过自己的。不能你说付出了多少,就是多少,你得骗过自己才可以。



不过很可惜,没人骗得过,甚至有人催眠自己也没用。



而且路明远还听说过,曾经就有人想通过收购书院来走‘师之道’的捷径,但是很显然,也失败了。



从那之后,大家都知道了,原来就算是‘师之道’这种比较唯心的,付出和收获也是成正相关的。



至于工匠之道,它就和师之道有很大的不同,它类似于理工科,它不需要你有什么理想或者宏愿,你只要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的研究新的东西,就可以提升修为。



这个其实就是“有所劳,即有所得”的典型。



而最为奇特的是,这文理两科是可以叠加的,也就是说,一个人可以秉承一个理想的同时,再继续研究、思考一些未知[ .bidu.]的东西,这样提升的速度会比单一的更快。



不过,能一直坚持一个理想的人很少很少,而在“有所明,有所悟,有所得”方面,除了专门研究一些儒家、释家和道家典籍以外,其他的都是要有成本和相应的条件的。



就比如一个人想走铁匠之道,那么他不光是要有相应的场地和工具,还要有适量的钱财才行。



要不然,他总不能不吃不喝就窝在一个地方独自研究吧,那不得饿死了。



总要为了生计来讨生活的。



所以没有一定的经济条件,一般人是不可能走上这条路的。



大部分普通人都会被生活所累,一辈子就窝在一个地方,最后毫无成就可言。



最多最多,他们也就抱着那些不需要多大成本的前人典籍,在那儿独自苦思冥想,刻苦钻研,意图通过顿悟,一步登天。



不过文学典籍嘛,什么情况大家都清楚,所以想在这方面取得什么大的成就,根本就没有多大的可能。



就因为早就知道了这些,所以,李福洪在预感自己会大赚一笔的第一时间,就计划着走铁匠之道了。



理清楚了一切之后,路明远也算是明了了对方的想法,这‘铁匠之道’对李家父子来说,确实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随后,他才问起了自己这个工具神通出现后,对工匠行业的影响。



对此,李福洪的解释是:“明远,你不用担心这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4)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