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6章黑手
br />


听罢,高坐在龙座上的宇文邕哈哈大笑,笑声传遍了整个宫殿。



看来,这是天意,既然大家的意见都是伐齐,那就这么定了。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伐齐的时机终于到了。



这时候,韦孝宽突然站了出来,为宇文邕提出了三条计策。



第一、陈朝可以一举攻占北齐的江淮之地,说明北齐已经腐朽不堪,只需号召全国兵力,分道进攻,联合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一鼓作气,北齐必灭。



第二、联络陈朝,孤立北齐,同时,借助陈朝的兵力夹击北齐,让北齐的兵力分散,且战且退,坚壁清野,让北齐疲于奔命,北齐的灭亡指日可待。



第三、和北齐订立盟约,重新修好,从而麻痹敌人,让敌人继续内耗,而我们则养精蓄锐,伺机而动,最终可以轻易地兼并北齐。



什么是谋略家?这就是谋略家,一个超越名将的谋略家,一个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韦孝宽。



这三条计策,即三种应敌策略,有轻有重,有缓有急,而这三条计策,其实已经融合了所有人的观点,其中,第三条计策完全就是此前于翼的翻版。这让宇文邕连连称赞,有如此的谋略家在,还会怕他北齐不成?而在宇文邕心中,他已经急不可待,他采取了韦孝宽提出的第一条计策,这也是上上之策。



宇文邕下定决心之后,立即组织了他的智囊团,召开战前会议。



智囊团成员包括:宇文宪、王谊、卢韫、于翼。



会议上,大家达成了统一的意见——伐齐,又进行了具体的战略部署,一场大战,即将到来。



北周建德四年,即公元575年,七月二十五日,宇文邕正式下诏讨伐北齐。



诏书的内容,其实很简单,概括起来就是两个字,骂人。



说起来,这也是中国古代战争的一个优良传统,大战之前,总少不了一番口诛笔伐,揭发和声讨对方的罪恶,甚至要问候对方的祖宗十八代,怎么难听怎么骂,骂要骂得有水平,骂要骂得有风格,美其名曰“檄文”。例如,建安七子的陈琳骂曹的《为袁绍檄豫州文》,那就是骂出了水平,骂出了风格,骂文中的经典之作。



目的很简单,第一,为了说明自己是以有道伐无道,我们是正义的,对方是邪恶,代表正义消灭你,第二,以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在气势上先占据上风。



宇文邕明显有些仓促,并没有骂出高水平,不过,宇文邕是一个务实的人,宇文邕迅速做了以下的战争部署:



前三军总管:柱国陈王宇文纯(宇文泰第九子),荥阳公司马消难(曾是北齐将领),郑国公达奚震(十二大将军达奚武之子)



后三军总管:越王宇文盛(宇文泰第十子),周昌公侯莫陈琼(侯莫陈崇之弟),赵王宇文招(宇文泰第七子)



齐王宇文宪率众二万趋黎阳(今河南滑县),阻挡邺城来的齐军救援洛阳。



随国公杨坚、广宁侯薛迥率舟师三万,从渭河入黄河,顺流而下。



梁国公侯莫陈芮率众二万守太行道,阻挡北齐邺城以外的其他军队。



申国公李穆帅众三万守河阳道,作用同侯莫陈芮一样。



常山公于翼从安州(今湖北安陆)帅众二万出陈(今河南淮阳)、汝(今河南汝南),牵制北齐南部军队。



以上这十二万军队,其实都是为了服务宇文邕,宇文邕亲自率领六万主力部队,直指河阴(孟津西北),实际目标就是中原腹地。



这份名单中,我们很高兴地看到了杨坚的名字,杨坚在幕后已经待了很长时间了,也该出来透透气了。



这几年中,杨坚始终默默无闻,但他却始终密切关注着北周的“新闻联播”,和今天的新闻联播不无两样,分为三部曲:第一、国家领导人很忙(宇文邕);第二、全国人民生活很幸福(宇文邕改革的成果);第三、世界各国人民生活在一片水深火热之中(北齐)。



总之一句话,身为宅男的杨坚,家事国事天下事,他事事关心。



当然,也有一件大喜事,是不得不提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4)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