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五百三十五章大秦的第一次国考
第一天是文试,分上下两场。



上午考的是儒法两家的大老们出的基础卷,下午考的则是士子本业的专业内容。



第二天,考验的则是士子们应对问题的时候的机变能力。



比如说,第二天法家的试卷,主要是给一些具体的桉例,让考生们将自己代入断桉人的角度,去解决问题。



最变态的是儒家,各种伦理问题,层出不穷。



赵昆提前看过儒家试卷,被各种条条框框,搞得头昏脑涨。



有一说一,赵昆虽然被称作生而知之,学贯古今。



但是对于儒家的那一套,至今都没有过深入了解。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儒家的学问,对于朝堂的稳固来说,极其有用。



起码目前来看,对于学童的教育,选儒家是最合适的。



很快,士子们在维持秩序的小吏的监管下,有序进入考场。



符合条件的数万士子,同时考试,居然没有查出一例夹带等事。



一方面,是因为这个时期人们极为朴实,士子们的花花肠子还没有那么多。



最重要的是,这毕竟是第一次科举,没有陈例,就算有心作弊,也无处下手。



士子们入场,顿时咸阳陷入一片寂静之中......



此时,不要说是咸阳百姓,便是整个关中



的百姓,都翘首以盼。



如今,义务教育推行全国。



读书在大秦已经不是一件稀罕事儿,不读书,才奇怪。



通过考试就能做官,给所有百姓都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因此,这次科举,说是举国关注,都不夸张。



普通百姓关心的是,朝堂到底能不能实现他们的承诺,是不是科举选拔出来的人,真的能做官。



至于各级官吏,关心的则是自己本地的士子,在这次科举之中表现如何。



毕竟,赵昆有言,前几次科举不以地域论处,一视同仁。



只要排名靠前,均可以录取。



但是,毕竟各地的教育水平不一,时间长了,自然教育强的地方,名额会远超教育相对落后的地方。



这也是一种极大的不公平。



因此,前几次科举之后,朝堂会根据各地士子的录取比例,综合考量,划定名额。



这项政策,虽然是偏向教育暂时落后的地方。



但是,最关心的,却是那些教育实力强悍的郡县。



毕竟这关系到他们治下之地日后能够分到几个名额。



这些东西,肯定是日后政绩考核之中的一个大项。



如今二师登基在即,眼看着就要大干一场。



谁想在这个时候给他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



另外,商户们,也对这次科举极为关注。



他们的关注点,却又有不同。



经过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野蛮生长,可以说,整个大秦,没有谁比这些商户们更懂得,知识的力量,有多么强大。



和朝堂抢人,他们自然是不敢的。



但是,但凡考试,总归有个排名先后吧?



有些人实力很强,但是运气不好,差一点上榜。



怎么办?



从事对口行业的商户,肯定会上去疯抢。



尽管近期大秦大动作不断,但是达到举国关注程度的,只有科举这一件事情。



毫无疑问,这次科举,切切实实,向大秦百姓展示了一个道理。



什么叫知识改变命运。



国家银行宽大的事务大厅内,扶苏不断的来回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4)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