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时东城门出现塌陷,吴胜要求黄忠率其所部羊攻六安的西城门,以此来配合攻取东城门,彼时黄忠或许是因为争功心切,却只管勐攻西城,迟迟不肯从命,据信使回禀,其亲卫郭陆更有言道,上次攻北海时他们便已将先登之功让给了吴将军,怎地这次却又要让云云...”
“吴胜接此回文,勃然大怒,即欲亲提军马,欲要往去黄忠军中,取那郭陆首级,被臣极力劝阻方才作罢,最后下第二道军令时,臣至黄忠军中,当面告诉他,吴胜既为此路主帅,不从其令便是有违我军军纪,依令当斩,此乃主公所谕,黄忠方才接受了调拨。”
“见微知着,如今军中有青州兵,有徐州兵,有泰山兵,又有北海等新卒,降卒,各部互有不服,诸将不和,乃竟至此。”
郭嘉的这封军文,从头到尾,洋洋洒洒写了不少字,其实都只是在说明了一个问题,吴胜的帅才不够。
这应该是他第一次统领这么多的人马独自出战,前期还好,可自从黄忠部前来汇合之后,不仅是两人彼此间常有矛盾,连各自的本部亦是如此。这些东西自然不能写到军报里面,固然郭嘉才以私信告知王政。
对于吴胜这个总角之交,王政自然是了解的。
作战上的确也算勇勐,在骑兵的指挥上也颇有天赋,可一旦人数过多的情况下,就凸显了他领导才能一般,这也是论交情不如其的徐方已在彭城独当一面时,吴胜却还没有这个机会。也正是因为这一点,王政才特地安排郭嘉与其同路。
另一方面,说起来吴胜的情商也的确是问题,自家麾下的文臣武将里,似乎就根本没几个人和他交情好的,唯一一个潘章似乎也是别有用心,但冲着王政的面子,至今还没人主动和其发生过冲突。
结果黄忠却成了第一个冒头的,这倒着实出乎了王政的意料,虽然若论心中的地位,黄忠自然不如吴胜,但王政清楚,黄忠武勇虽强,性子却颇为沉稳,不算什么桀骜跋扈的悍将,何况他又不傻,怎会主动和吴胜这种自家主公的总角至亲交恶?便是有了矛盾,便如于禁对祢衡一样,一般也不会想着去激化,甚至去产生明面上的冲突才对。
“所以恐怕这场冲突,吴胜的责任更多一点罢。”王政暗暗思忖道:“看来阿胜这方面的确不如徐方啊,只能为将,难以为帅啊。”
说起来当日决定起兵南下,援袁攻孙的时候,他实际上也是有想过仍派遣徐方或者于禁统领另一路人马以为主将的,只不过如今在徐州周遭对他虎视眈眈的并非只有一个孙策,为了防范曹操和袁谭,他最后还是选择了让两人各自镇守两北,选择了吴胜出马。
当然另一方面,其实也是内心了想着让吴胜多立一些功劳,这样随着自家地盘势力的扩大,日后许以高位重任也是顺理成章。
既然已用吴胜为主将,若是而今再去突然临阵换将,显然也是不可能的了。好在他安排郭嘉随行的这一手棋起了作用,此次攻取六安定能获胜,即使军中存在种种的问题,也至多是将获胜的时间延迟一下,应该并无大碍。
吴胜和黄忠的冲突是具有代表性的,郭嘉在解决之后依旧要特地写信告知,其实更多还是说的是军队各部,他们没有冲突,却不代表没有冲突。
等到战后腾出手来,再对军中的这些问题,慢慢地找办法解决。”
虽是这般想着,其实王政对到底能否解决此事,却是半点把握也无。
毕竟这事连系统都做不到,要知无论黄忠和吴胜、乃至两人麾下的本部亲军,几乎绝大部分都是入了系统的,可这有什么用呢?
不代表他们便是真正的一条心了,或许应该这么说...只有在对王政忠心这一条上,他们会永远地保持一致。
入了系统又不是成了毫无感情的机器人,有感情便有想法,有欲望,那就有了自身的利益述求,而黄吴这等人本就是在战场上杀人如麻的桀骜之徒,指望他们能互相和睦?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并且,针对这种诸将不和的情况,王政之前也是曾经有过多次的整顿。就效果来看,并不太有效果。
不过,话说回来,要想解决此事,倒也并非全无办法,再逢战事,不要再用吴胜这种性格上有缺陷的主将便是了,但是总不能始终派于禁和徐方吧?
屈指数来,王政起事至今,有能力坐镇一方的将之才还是太少了。
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