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除了对外的战争。
散朝之后,陈九州并没有走。犹豫了下,让太监领着去了书房。
虽然只是一件小事情,但不管如何,也该给夏昭提个醒了。东楚,是南陲人的东楚,而非是什么几个中原老儒,便能扯高气扬的。
“陈相!”刚转到书房的夏昭,看见陈九州走来,脸色一时惊喜。
“拜见陛下。”
“陈相何须多礼,走,随朕入书房。”
“正有此意。”
两人走入书房,在旁的太监,急忙将门带上,候在外头。
“陈相今日,可有事情。”
“无事。”陈九州笑了笑,和夏昭两人坐下。
小事情,自然不算事情。无非嘛,是给夏昭提个醒。毕竟再怎么说,夏昭的年纪也不算大,该注意的,还是要注意一番。
“那些老儒……”夏昭也皱起了眉头,“陈相有所不知,朕也不喜欢他们,有些强词夺理。但陈相也知道,我东楚要招拢人才,这些老儒很关键。”
现在的东楚,可有五州之地。实话说,各方面的人才,还是太少了。类似这种弊端,很多很多。这也是为什么,陈九州不愿意把脚步迈得太大。
后方不稳,什么都是徒劳。
“至于要改名青松书院,朕当然不会答应。那是青松先生的故地,陈相也说,青松先生对于东楚而言,可是有恩德的。”
这一两年,若非是李青松,那些天下间的贤才,便不会来东楚效命。
李青松对东楚有大功,这句话,一点都不为过。何况,在最后的关头,为了揭穿慕容鹿,李青松还惨死在楚都里。
每每想到这一幕,陈九州就有些不是滋味。所以,当听到青松书院要改名,他当然不愿意。
“这些人,明明还拿着东楚的文银,却一直得寸进尺的。”
文银,是东楚对于类似李青松这样的人,拨下的款子,用于建设书院,招拢人才。
先前李青松在的时候,每月并不需要太多。不过是一些月俸和教书的支出。但这些老儒倒好,刚入东楚,便敢开口,直接要走了三万两银子。
“陛下,这些人要了几轮?”
夏昭脸色苦笑,“陈相,三轮了。第一次三万,第二次一万,第三次也是三万。”
陈九州皱住眉头,并非是怪罪小皇帝。而是觉得,这种事情,当真是不能继续下去了。
再养着这些东西,指不定又要让风气变坏,衍生出各种各样的蛀虫。
“陛下,这些人便不要了。”陈九州认真道。骨子里看不起东楚,留着也没有用。再者说了,真正有大才的人,岂会贪图这些银子,作为享乐。
“陈相的意思……将他们赶走?”
“正是此意。”
“但陈相,这些人,乃是天下大儒。若是以后口诛笔伐,对于我东楚的名声,恐怕会有影响。”
“陛下若信得过我,这件事情,本相亲自去办。”
左右年关还没到,王祜也刚离开了楚都。他确实要找些事情,撒一口气。很不巧,这帮子的老儒,自个撞到了枪口。
“朕,当然信得过陈相。”夏昭露出笑容。
心底里,哪怕是父亲夏构,都不如面前的陈相可信。
陈九州也笑了笑,“那便好,本相今日刚好得空,等会便去一趟青松书院。”
理完一件事情,陈九州才算松了口气。
反而是面前的夏昭,目光还在闪动,似乎还有话要说。
“陈相,过了年,我便到束发之岁了。”夏昭脸色认真,“若不然,陈相便让朕,出去亲征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