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四卷 第266章 离开解家村
在三十几年前,老于还是小于的时候,离开家乡到大城市闯荡。他没有什么特长,只能跟着老乡在工地上打零工。那次大概两个月没有发工资了,工友们说老板卷着钱跑了。老乡们愤愤不平,偷偷商量着要把工地上的钢筋给卖了,虽然钱不多,但至少能赚一笔。



老于没有钱,但是他不想当小偷。既然要不到钱,那就到别的地方打工好了。他不想知道老乡们的计划,他也不会参与其中。那时的他只是一个很普通的人——也可以说,是一个特殊的普通人。



比如,到了大城市之后,他第一次听到教堂的钟声,立刻就感受到了一股强烈的震撼,那股震撼直通他的心底,他想去那个神圣的地方,他愿意诚心诚意地跟随神的旨意;他对钢琴十分痴迷,在别人打牌打麻将的时候,他拿着脏兮兮的本子,认真地瞄着五线谱。其实他一个音符也不认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弹一次钢琴,但是他依然描着,在别人的不解和嘲讽中坚持着。



偷钢筋的计划,老于压根就不想参加,但是迫于同乡们的压力,他还是答应给他们“帮忙”,没想到,这一帮,就成了帮凶。



老于是在望风的时候被抓的,其他人早就跑了,就剩下他在原地等着。之前工地的钢筋就经常被偷,这下总算找到贼了。老于稀里糊涂的,就这样成了替死鬼。



“于家泉很木讷,他不承认那是他干的,但是所有人都说那是他干的,就连跟他关系好的同乡也把罪名加在他头上。他百口莫辩,而且,在被抓的时候,他还特别诚实地说,是老乡想偷钢筋,他只是来帮忙的。那时他才刚成年,没见过什么世面,也没有足够的心眼,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被骗了。其实在量刑的时候,我们也犹豫过,这个年轻人跟别人格格不入,很明显是被针对了。我们很同情他,‘人善被人欺’,这话用在他身上再合适不过了。不过,法律又不讲情面,最后还是判了一年。我的直觉告诉我,他确实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犯罪的,而且是被其他人给冤枉了,但是这一行干久了,再狡诈的人我们也见识过,还是那句话,在事实证据面前,直觉和感情都是不管用的。判完之后,我们都挺难受的。从我私人角度出发,我不能接受这个结果。”



老钱是个很理性——甚至理性到有些死板的人,他能这样说,那就说明他的确心怀愧疚,而且这么多年过去了,他还记得这桩小案子,记得那个或许被冤枉的“年轻人”,他还是心存善念的。



吴海兰听完这段往事,气得直跺脚:“他那些同乡也太气人了,就因为他跟别人格格不入,就这么欺负他?年纪轻轻的有了前科,这一辈子不都就毁了么?那些同乡让人生气,他更让人生气!怎么就这么懦弱?把所有的罪都给承认了?!”



“你啊,还是这么个火爆脾气!他虽然可怜,但他的确参与了盗窃,他有犯罪事实,而且偷盗的金额还不少,这些他无论怎么辩解都没有用。像境外那些走私的贩子,在机场或者码头,专门盯着年轻的留学生。看到面善的学生,他们谎称行李太多,已经超重了,就拜托那些学生,能不能用他们的机票或者船票分担一部分行李?学生大多都是很年轻的孩子,社会经验不足,又喜欢助人为乐,很容易就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如果那些货物没问题还好,万一里面有违禁物品,或者超出了海关允许的金额,那也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学生确实是在无知的情况下帮的忙,但这个帮忙成了帮凶,这个罪名是无法摆脱的,他们很难证明自己无罪。说到底,还是不应该心软,要有明确的是非观念,不能盲目地相信别人。”



老钱接触过太多案例了,一说起来就滔滔不绝,吴海兰听得头皮发麻,心里想的却是别的事——还是别让闺女留学了,这么多风险,她根本就防不过来啊!



至于于家泉之后的去向,老钱就不太清楚了,他好像因为在狱中斗殴延长了一次刑期,出狱之后流落到了哪里,他也没有再追踪过。如果于家泉能过得好一些,那老钱也会感到一丝安慰。



等老于的时候,吴海兰已经把这些信息全都告诉佟童了。她说道:“我犹豫过要不要告诉你,但是,我觉得你应该知道。那个于家泉,倒不见得是个坏人,但脑子不太好使,性格又软,我怕村里的人欺负他们。再说,于家泉遭遇了那么多不幸,我担心他性格出问题。我越想越不安,老是琢磨着,该怎样才能把你妈妈接出去?我眼下被困在了林市出不去,只能跟你商量了。”



听了于家泉的过往,过往的很多谜团都解开了。比如,在捡到苏子珊之后,老于为什么不敢报警?因为他坐过牢,他说过真话,但是没有人信他。如果苏子珊不说清楚,仅凭他一张嘴,他有可能会再次被冤枉。救了苏子珊,他一定很矛盾,不仅会有很多麻烦,还有可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