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206章 读书会
教授也没有强留。说实话,佟童是有些失望的,就像孙吉祥说的那样,只有在家里吃过一顿饭,才能成为真正的朋友。白教授压根没有想请他去家里坐坐的意思,不仅如此,他好像迫不及待让佟童早点离开。尽管他的感激是发自内心的,但是他对“外人”的戒心,也是发自内心的。



或许因为这里不是他的家,他做不了主。但佟童却觉得怪怪的,白教授似乎很介意别人走进他的家门,窥见他的隐私。



不过,白教授很细心地察觉到了他状态的变化,看到了他额头上的伤口。在佟童离开之后,白教授给他发了一条很长的短信,让他多多保重。不过,在佟童看来,那封短信并不只是关心他的,因为白教授在短信中说,每个人都有不愿揭开的伤疤,佟童肯定也有。尽管他没有说,但白教授能察觉他心中的苦闷。希望他能早日走出阴霾,等想倾诉的时候,再告诉他。



佟童知道,这段话说的也是白教授自己。他也有着难以启齿的秘密,在等待可以倾诉的那一天。希望佟童可以理解他。



白教授的疏离,佟童并没有感到特别受伤。君子之交淡如水,这样也挺好。前提是,他相信白教授是一位正人君子。



第二天下午,中断了一周的读书会如期举行。自从“茫茫阅读”上线以来,读书会的人气更高了,群聊已经有了200多人。每次佟童上传几本想一起读的书,让成员们投票选择。那天他们要读的书是《1q84》,那也是佟童很喜欢的一本书。



读书会还保留着耿小庆提出的预约方式,每次只接待十个人。但是现在人数众多,仅靠预约是不行的。佟童只能想了个办法,想参加的人,要准备一份800字左右的读后感,按照提交的顺序选拔。即便这样,还是有人预约不上,读书会的人气可见一斑。



虽说读书会设在港大校园里,但是外部人员一样可以参加。最积极的是一位姓杨的阿姨,她快六十岁了,一个人生活。她说,佟童办的读书会极大地丰富了她枯燥的老年生活,跟年轻人在一起讨论,她的心态都变得年轻了,每周她都期待周六早点到来。因此,每次挑选的书,她都认真阅读,早早提交读后感。不仅如此,她还会带一些自己制作的糕点,跟年轻的学生一起分享。



学生有活力,上班族见识深刻,杨阿姨这样的老年人阅历丰富,佟童非常喜欢这样的配置,也很喜欢读书会的气氛。他还策划着,等经济稍稍宽裕一些,就组织一些户外活动。比如去山上、去海边,甚至去郝梦媛家的民宿一起读书。



在读书会里,他们经常因为一些观点而争论不休,原定90分钟的读书会迟迟结束不了。光读书就已经很耗时间了,根本就没有时间提起个人经历。在参加了两三次读书会之后,杨阿姨才知道佟童生活得很辛苦,除了拼命维持生计,他还有一个年迈的老父亲需要照顾。



杨阿姨很心疼,也很佩服:“你在这样艰难的环境里,还能坚持办这样的活动,真的很不容易。看来是真心喜欢读书啊!”



佟童笑道:“以前不爱读,现在已经成习惯了。一日不读书,口中生荆棘。”



“呀,这话说得真好!是你说的?”



“不是,是一位义士说的,我很喜欢这句话。”



杨阿姨笑道:“我也喜欢,参加读书会之后,我跟你学了不少好话。”



听到这样的话,佟童便更觉得读书会的活动是有意义的。在读《1q84》那天,他早早就打扫好了打印店,等着众人的到来。这次杨阿姨带了一块自制的提拉米苏蛋糕过来,年轻人们一阵欢呼。



佟童也吃了一块,读书会不疾不徐地展开了,正在他们在热烈地讨论青豆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时,打印店的门突然打开了。



两个大汉走了进来,一阵冷风也从巨大的门缝里钻了进来。



一个大汉毫不客气地问道:“你们在这里做什么?”



“举办读书会。”佟童站起来,问道:“请问你是……”



“什么读书会?”大汉随意翻了翻佟童递过来的书,连看都不看,便直接甩在一边。他把手中的a4纸卷成一个筒状,拿着那个筒指指点点:“那个,学校里面不准集会啊,赶紧散了。”



此人态度傲慢,激怒了众人。平时很斯文的杨阿姨却抢先站了出来,说道:“这个读书会很好的,我们读的都是名著,怎么就不能聚会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