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寿灵县向南,翻过两座山,三十余里的地处,有一小县城,名曰安城。
安城有一古码头,至今已有百年历史,依然繁荣,渡口停泊的大船小船,每日不下数十,端是热闹。
今日码头上尤其热闹,因着停泊了一艘官船,有朝廷水师护航,到因此引来好些商船也在此停泊,若是路上能借一借官船的春风,于这些商船来讲可是天大的好事,光‘过路费’就不知能省下多少。
码头对面的慈幼院内,十几个从四五岁到十一二岁的孩子正围着一口大锅。
锅里咕嘟咕嘟地冒着气泡,香气钻出院子,引得外头无数行人连连侧目。
一群小孩子瞪着眼睛一边嘀嘀咕咕地说话,一边狂流口水,对着大锅蠢蠢欲动。
这些孩子都是没有父母亲族的孤儿,从小到大鲜少有这般活泼的时候。
顾湘笑盈盈拿勺子从锅里捞出一大块卤好的排骨,色泽饱满,汤汁粘稠,菜刀一闪,干脆利落地剁了下去,随着刀身斩断肉筋,肉皮轻轻弹动起来,在氤氲的蒸汽下轻颤。
咕嘟!
顾湘笑了笑,切好的肉拿刀一抄,连肉待汁浇淋在半干的米饭上,热气轰地飞起,香味弥散。
小孩子们的口水更是泛滥成灾。
顾湘笑着把碗勺递过去,小娃娃啊呜一下,吞了一整勺的米和肉,肉在唇齿间被咬断,化作汁水涌入喉咙……
“好香啊。”
外头行人不觉驻足,探头张望,小孩子们大口大口咬着肉,汁水沾满嘴唇,脸颊上染出满足的红润的小模样,真是让人看一眼就饿得不行了。
顾湘招招手,让几个娃娃把准备好的小竹筒拿过来,一个竹筒内放上一片苇子叶,舀出大块的肉排连同肉汁一倒,顺手放在竹篮内,又在旁边码放了巴掌大的芝麻饼。
“去吧。回来给你们加餐饭。”
……
风细细地吹,落叶翩翩飞,伴着河边偶尔响起的号子声,雷氏的神色间略带几分忧愁。
刘星紧紧地跟在嫂子身后,嘴里念叨个不停:“嫂子你真不能再去喝那些乱七八糟的苦药汤子了,我哥都发了好几天邪火,弟弟可顶不住。”
他哥每次生气,都避着嫂子,却老把他当出气筒。
哎,当人弟弟的,难!
雷氏抬起手,摸了摸自己的脸,她已经四十一岁了。听说有年过五妇,还要老蚌生珠,诞下麟儿……那她有希望吗?
“夫人,愿您吉祥如意。”
雷氏一愣,低头就见自己已经排到了位置,看了看只到她腰高的小女娃,心里顿时一软,伸手接过竹筒和芝麻饼。
身边的侍女连忙递上银钱。
刘景也从善如流地跟着买了一筒。
刚拿到了东西,后面就有人催促:“快些,到我了,到我了。”
雷氏不由自主地向旁边走了几步,回头才惊觉,一眨眼的工夫,慈幼院前面的长队居然弯弯曲曲地蔓延到街尾去。
她眨了眨眼,眼见小女娃殷切地看着她,小声地,颇有几分得意地道:“您趁热尝,特别好。”
孩子可真可爱啊。
不忍心拒绝女娃娃的好意,雷氏伸手打开竹筒,瞬间,香味扑面而至,雷氏眨眨眼,微微低头,就看到里面大块的,色泽颇为诱人的大块猪肉。
自从年岁过了三十五,她惜福养生,茹素多,荤腥是许久不曾碰,这些日子更是胃口不佳,来买吃食,只是为了慈幼院罢了,但此刻,看着滚热的汤汁里微微颤颤的肉,她竟忽然有了食欲。
雷氏拿起简陋的竹筷,夹起一块肉轻轻咬下,身形登时顿住,肉块儿入口即化,汁水在舌尖上滚动,浓厚的香味好似瞬间就打动了已经僵硬的味蕾。
她忽然想起很久很久以前的事。
那时候,她做绣活做了足足两月,赚来钱给子明买了笔墨,路过肉铺子实在忍不住,买了一小块猪肉回家,小心翼翼地做了,捧去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