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跟着人家观察两三个月,要完成剧本,没小半年没那可能。”
他不嫌繁琐,别人三天写一个剧本照样能拍电影,关荫不敢这么干,吃这碗饭,那就得用心,他不想把好思路糟蹋了,不敢说精益求精,但他觉着得对得起剧本,对得起故事,对得起自己,最后再对得起买票看你写的电影的观众。
这是编剧。
然后,他还得琢磨角色,他还是演员呢。
这一行的饭好吃,你有曝光度,就有收入,或者说,你有那张脸,你就有钱赚。可要吃好这一行的饭,那也难,关荫一直认为各行各业都是一样的,入了行,那就得认真,编剧也好,演员也好,乃至导演也罢,和农民工人公务员比起来并没有实质上的差别,农民不好好伺候庄稼,地里头就不会给你吃饱肚子的粮食。工人不好好钻研技术,生产出来的东西早晚会被市场淘汰。公务员也一样,新华门内那五个大字你不去落实,你也别想当委员会委员长。
“得对得起编剧的身份,也得对得起演员这个职业,更得对得起观众,要不然,观众背后得戳脊梁骨。”关荫认真解释,随后才说,“我算了一下,这部电影的制作费用不低,剧本情节写出来之后,就该筹备成立剧组了,第二遍第三遍甚至更多遍写的时候,绝大部分剧组人员就应该进驻剧组,估计要拍出来,怎么的都到下半年了,这个急不得。”
说完,他又补充说:“做艺术就像是绣花,一针一线要用那个功,我这出不了快节奏的东西。”
“下半年?下半年不行,张谋和马库的电影都是下半年上映,这不是要跟人家打擂台么。”大唐一个高管吃惊叫出声来。
关荫扫了那人两眼,淡淡道:“张谋跟马库长两个脑袋四个肩膀了吗?为什么非要避开他们?”
“资金,演员,都没问题,技术组也没问题,钱,你要多少,我跟大长公主对半拿给你,十个亿八个亿都没问题。人,你要谁,我给你留着谁。技术组,我把张谋留下的那些设备给你送过来,算是送你了,人员大长公主说帮你找,给你们凑一个剧组。”段咏华不以为奇,段家的子孙,做什么都有一股子不疯魔不成活的疯狂,我侄子想干什么,那就让他干什么,谁也别想打扰。
关荫点点头,心里在想,马库张谋也未必不可打败,马库擅长炒作,张谋名声buff在那摆着,就好比天下第一高手,那又如何?
如果张谋拿出的是《红高粱》,那倒要敬他七分,让他三分,可如果拿《格瑞特歪》,让着你?
抗击个妖怪,不找孙大圣,找个洋鬼子当救世主,你拿什么跟《湄公河行动》对抗?
关荫坚决不相信这两人能再拿出什么好作品,急于赚快钱热钱的资本不会给他们精雕细琢的机会,老谋子可不是大唐鼎力支持的老谋子了,马库更和资本妥协了。
不,那他妈叫媾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