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672章 强杀!拼了命的第四棒!!!
赵昊焕和苏神研究过。



眼下国内的交接技术和默契,其实是有不平衡的地方。



这个不平衡不仅仅是技术,而且是人与人之间的不平衡。



也是默契之间的不平衡。



根据苏神的说法,交接者之间越熟悉配合越多,那么自然而然默契度就越高,反之就会越低。



默契度极大影响交接的成功率。



而成功率又是提升交接技术的保障。



既然种花家不打算走曰本的那一条路,那么就没法只提升交接技术而不管成功率。



苏神老早就告诉了赵昊焕和二沙岛的“苏神系”,谁说成功率和交接技术,只能选一个?



那是小孩子的举动。



成年人肯定是选择都要。



这理论当时听起来有些“不切实际”,可是在苏神一步一步强化大家的交接成功率和交接技术性后,大家都明白了,这家伙不是在空口白牙说大话,他是真的准备这么干。



尤其是这次预赛后,全世界的交接技术,仿佛突然突破了瓶颈都进入了突飞猛进的状态。



大家更是感觉到了紧迫感。



你看看那些没有完成交接技术改革的队伍,成绩已经不是被甩开半秒那么简单。



直接被爆甩十来米,都不是稀奇事。



可是接力队伍的人,你不可能每个都保持稳定,这也是一个x因素。比如这次种花家的接力队就因为杨耀竹的离开,显得一下子受到了冲击。虽然劳逸现在的硬实力,强势赶上,已经不逊色当时的杨耀竹,可是你要承认一个点,那就是百米硬实力,他不等同于100米接力的硬实力。



只能作为一个大致参考。



所以你也会看见很多,明明在100米单项中跑不过对手的人,却在接力赛上,反过来勇不可当,跑得更快,教那个曾经在单项击败自己的对手做人。



这种例子实在是太多了,你随便看几个接力赛都会有这样的情况。



这就是接力技术的好坏。



接力技术,不仅仅分为两个运动员之间的交接棒技术。



那只是一环。



还包括距离判断、预跑、选择接力区,以及选择什么速度在接力区接棒等等。



这些东西,任何一个环节的变化,都会产生很严重的影响。



很多田径小白都会问一个问题,为什么明明4个只能跑40秒,甚至最好成绩40秒都跑不到的人,加起来却可以上天,每个人都可以飚出平均下来人人保底破十的成绩?甚至是保底9.5s乃至是更高的速度?



那问题的答案,就是在这些技术环节当中。



当你省掉了启动后,怎么做好距离判断、预跑、选择接力区,以及选择什么速度在接力区接棒,再加上交接棒瞬间的技术动作,就形成了一整套你看见的接力成绩。



比如如果你的速度耐力更好,那么你可以在这里选择更早进入极速。



前面就把接棒预跑速度加起来。



这就会让你更早进入高速区域。



成绩显然也要比100米的时候更快。



如果你的弯道更好,你战胜100米硬实力比你强的人,也会机会大增。



当然,你的每一次选择,对于交接时机和交接功底的影响,也直接存在差异。



这些道理,赵昊焕其实被苏神一说,就明白了,湖凯他们也明白了,但显然……这种事情不是你想要搞定就可以搞定。而且过度催促,棒子掉了,那才叫做真的完了。



所以,在我们种花家主力一棒刚刚换了新人后,实在是不适合在他的身上,突然要求更多。



既然一二棒很可能会吃亏,那么三四棒,苏神是铁了心要找回来。



整个队伍里面,也就苏神和赵昊焕,具备这个能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6)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
    ~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