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六八四章 世家来投
/>


正在愣神,听李承志唤他,达奚猝然醒悟,忙过来与那几位见礼。



听达奚自报家门,声称是奚康生从子,之前更是朝廷领兵大将,那几位面上虽稍显惊讶,但随即便又显理所当然之色。



果不其然,都是一个路数……



寒喧几句,李承志请众人登车,而后上马在前引路。



待李承志上马,达奚忙夹马腹,与他并骑而行。而后低声问道:“什么来路?”



之前见他惊的目瞪口呆,分明已然猜到,只是不死心,又跑来找自己证实。



“明知故问!”



李承志笑骂一句,又正色道:“中书监,兼金紫光禄大夫王琼之从子王季业……尚书右仆射,兼太傅郭怍之族子郭庆之……大司农、兼仓部尚书高聪之族孙高虞……其余二位一为外舅之侄魏安,一为薜和之弟薜季令……”



达奚眼睁瞪的就如牛眼一样:还真被自己猜对了?



听听这几位的长辈,哪个不是国之重臣,举世清名?



但再看这几位,还真就是无名小卒。



更加诡异的是,皆是旁支……



“怎就来的如此突然,之前竟未闻半丝风声,你如何联络到的?”



后两位也就罢了。



魏子建是李承志的外舅,自当尽心竭力,为李承志招募几个得力的魏氏子弟效力是理所当然之事。



有汾阴薜氏来投也不奇怪。



豳州赵兴郡太守薜景茂于六月初举郡投附,而后八月中,其从父,也就是时任离石副将的薜和与李丰里应外合,大破离石,生擒镇将崔休。



但剩下那三位就很是诡异了。



就是清河崔氏子弟来投,达奚都不觉稀奇。毕竟崔光如今为西海文臣之首,有子弟来投附再正常不过。



但从未听说过李承志与太原王氏、郭氏、渤海高氏有什么交情……



“谁说没交情的,你莫非忘了我舅家姓郭?”



“一为河西郭氏,一为太原郭氏,只是同姓而已,能有什么交情?”



达奚和李承志笑闹惯了,也不憷他,笑着讥讽道,“就如我姓奚,难不成全天下的奚姓都是我亲戚不成?”



李承志也不辩解,低声嗤笑道:“不学无术!”



并不是他牵强附会,河西郭氏与太原郭氏还真就是同宗同祖。皆为东汉大司农郭全之后。



郭全生二字,次子郭蕴官至雁门太守,又生三子。郭怍这一支便是郭蕴幼子郭亮之后。



郭蕴长子郭淮为曹魏名将,都督雍州凉州十数载,屡败诸葛亮、姜维等,功封阳曲候。



他镇守凉州时,侄子郭直、郭显战死于凉州,其子迁居武威守坟,便是河西郭氏。



而如太原王氏,与郭氏、魏氏皆世居河东,世代联姻。所以稍拐几个弯,自然也就与李承志搭上关系了。



当然,如今已经传到了第八世,河西郭氏与太原郭氏的关系也就比陌生人稍强一些。而如王氏,更是远了许多。



但到了关键的时候,却能顶大用。



萧陇二关刚破,李承志便断定最多到年底,便能彻底占据关中。虽不敢说日后必然就能胜了元魏,使江山易主,彻底姓了李。但从局势而言,更或是不明真相之人看来,李承志势如勐虎,无可披敌,而朝廷却屡战屡败,节节败退。



又恰逢元钦一把火烧了西三州粮草,李承志为粮愁的肝肠寸断,不得不打河东世家的主意。



当时西海正势气如虹,李承志却激流勇退,放着送到嘴边的肉不吃,不取豳州、雍州的用意便在这里。



不单单是让关中门阀认清现实,也更为了警示河东世家,千万莫要重蹈覆辄。



也是那时,他请郭存信出山,往太原认祖归宗。同时又请魏子建联络巨鹿魏氏代为帮趁,游说河东诸世家。



李承志的要求不高:不求河东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4)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