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六百四十四章:众望所归的整饬军屯
说起来,无论愿不愿意承认,如今的朝中,其实是渐渐形成着文盛武弱的趋势的。



之所以会形成这种状况,成因十分复杂,最主要的原因,自然是那场土木之役,各家勋贵为了维持自己在朝中的地位,也为了拿到新的军功,暗中鼓动太上皇仿效父祖,亲征瓦剌,结果到最后赔了夫人又折兵。



不仅太上皇丢了,而且还搭上二十万大军和一大批正当壮年的勋贵,让自己陷入青黄不接的尴尬境地。



到最后,仗是打起来了,但是,风头全被于谦等一干文臣抢了个干净。



应该说,这是从土木之变发生的时候就注定的事情,并不以谁的意志为转移。



毕竟,彼时朝局危难,京师危在旦夕,勋贵们本身多年养尊处优,有能力的人并不多,还大半折损在了土木。



在这种情况之下,要保住京师,保住社稷,文臣全面占据上风是不可扭转的趋势。



强而阻止,只会令朝局分崩离析,社稷有倾覆之危。



但是,很多事情,一旦开了头就刹不住了!



文臣的崛起,必然伴随的是勋贵武臣势力的衰落。



要改变这种现状,说难也难,但是说简单也简单。



而这症结,就在天子的身上!



身为万民之君上,社稷之主君,天子本身,就是具有左右朝局的力量的。



之前的数十年间,勋贵势力为何在朝中长盛不衰,其原因无非在因为,从太祖到太宗再到宣宗,都是煊赫武功的皇帝。



所以,在他们在位期间,重视武备,太宗数次北征,宣宗数次巡边,勋臣武将,在朝中地位势力自然就大。。



可到了如今这位天子的身上,这种情况就发生了改变。



之前的几代天子,太宗就不说了,塞王出身,之后的仁宗,宣宗,还有太上皇,都是顺利继位,且他们的储君地位,都是很早就被确定下来的。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成长历程当中,会始终伴随着新一辈勋贵的身影,也即是所谓的禁军勋卫。



这些人皆是各家府邸中最有潜力的年轻人,进入宫中之后,会陪伴储君一起成长,成为东宫未来的可用之人,确保朝局的平稳过渡。



这种模式,一直到太上皇继位为止,都没有太大的问题。



但是,今上却不同。



说白了,当今天子乃是临危受命,潜邸藩王,整个成长的历程中,和勋贵没有丝毫的牵扯交情,双方之间天然存在陌生感。



再加上土木之事,这种陌生感之上,恐怕还会生出隔阂感,这一点,从成国公府如今的遭遇便能看出。



与此同时,还是那句话,土木之后,朝局大势需要依靠文臣,即便是为大局考虑,重用文臣也是势在必行的。



但是,作为君王,尤其是一位英明圣断如今上的君主,自然清楚这么发展下去的危害。



所以实际上,从很多的地方都可以看出,他老人家是有心要扶持勋戚的,譬如最开始的时候,任命石璟,赵荣,郭晟等人为都督,后来又调宁阳伯陈懋回京,甚至是违背规制的为丰国公升爵,以及赐封在瓦剌之战中表现出众的新的勋贵,都是明证。



然而,朝局之事,很多时候就是这般艰难。



诚然,天子本身具备左右朝局的力量,但是同时,包括天子在内,所有人也同时会被朝局所束缚。



理论上来说,天子既然登基,文武百官,勋贵外戚,都是天子之臣,都当尽忠效命,天子只要有意提拔重用,那么勋贵崛起指日可待。



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困难的关节多了去了。



如果说仅仅只是坐在皇位上,所有人便能诚心诚意的俯首称臣,这世上早就天下大同了。



真正的朝局,复杂之极。



天子或许有心提拔重用勋贵,但是,如何选人便是第一个问题。



这些日子以来,天子不是没有提拔起来勋贵,可是先有石璟,郭晟,后有陈懋,任礼,一个个或是因为自己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4)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