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二百七十二章:总兵官的争执
大殿当中安静了一瞬,虽然成敬老早就给他们透了底,但是一众老大人们,还是感到有些无语。



这大过年的,朝廷连大印都封存了,天子您老人家巴巴的把他们几个从府邸里揪出来,就为了这已经迁延半年多的苗地之事?



倒不是说这件事情不重要,而是这都打了大半年了,皇上您别的时候没想起来,怎么就偏在这个时候想起来了。



不仅想起来了,还想一出是一出的,这十万大军的总兵官,是那么随随便便就换的吗?



在场的人都算是和朱祁钰的关系比较近的,但是关系越近,说起话来才越要谨慎。



沉默了片刻,当头出言的第一个,还是于谦。



毕竟,他是兵部尚书。



“陛下,王骥屯兵辰州,的确已有不少日子,但是麓川大军本就长途跋涉,需要修整,何况苗地山高林密,贼子狡猾,也需考虑。”



“凡战者,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王骥前番军报有言,正在探明苗地各部落驻地,打算一一击破。”



“陛下若在此时将其撤回,恐前功尽弃,徒劳无功,不如下旨申斥督促,至于其是否故意拖延,待战毕回师之后,再详查不迟。”



有人当了出头鸟,其他的大臣也就不再犹豫。



新晋的内阁大臣俞士悦,一向和于谦是政治同盟,二人的私交也颇佳。



于谦一说话,他立刻便跟上,道。



“臣以为于尚书所言有理,陛下心胸宽广,顾全社稷,臣等素来敬服不已。”



“先时紫荆关大战,总兵官任礼与提督大臣王文阵前不和,群臣力请撤换总兵官,惟陛下心念战时大局,乾纲独断,命简斋先生总摄军务,平息纷争,方有紫荆关之大胜。”



“如今,王骥陈兵不前,固然有错,但是贸然撤换总兵官,恐再使军心动荡,故臣以为,朝廷可下旨督促,同时酌情增兵,若王骥仍旧畏缩不前,违旨抗命,再行撤换不迟。”



从理由上而言,很明显是于谦的更加扎实,有说服力。



但是不得不说,从听起来的感受来说,俞士悦的话明显更让人舒服。



事实上,于谦虽然也是顺着天子的话在说,但是其中透出来的意味就是,他并不觉得王骥的对策有太大的问题。



俞士悦就不一样了,虽然到内阁没多少日子,但是却已经一改做理刑官时的刚硬风格,说话圆滑了许多。



天子说王骥畏缩不前,就当他畏缩不前好了,是真是假不重要,哄得天子高兴,不要在这个时候折腾最重要。



方式不同,但是表达的意思却是一样的。



那就是不赞成在这个时候,对前线指挥的将领大动干戈,还是要以保证能够平叛顺利为主。



撤换总兵官不是不可以,但是新的总兵官要了解军情,制定规划,如果和之前的总兵官策略不同,那么前期的投入,基本上就算是白费了。



接连两个大臣站出来,虽然说的委婉,但是都是在劝谏,这明显让天子有些不太高兴,道。



“紫荆关大战,乃迫在眉睫,也先兵临城下,大战一触即发,临阵换将自然会动摇军心,为敌所趁。”



“可苗地虽乱已久,但是面对十万大军,他们也不敢冲击,王骥陈兵许久,亦不曾和他们大规模开战,如今年节,短期内只怕也不会大战。”



“如此境地之下,如何便换不得总兵官?”



老大人们显然也没有想到,天子这次会如此固执。



天知道到底这位王骥,是哪里招惹到了天子,惹得这大年节下的,就非要将他撤掉……



见没人说话,朱祁钰便索性点人,道。



“石驸马,你如今在五军都督府供职,对各家勋戚知之甚深,凭你的了解,京中的勋戚,如今谁能担此重任?”



五军都督府和六部都察院不同,其中的人事任免,完全由天子决定。



因此,在天子的面前,石璟这个五军都督府的都督,是没胆子跟文臣一样炸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