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大地上,狂风吹拂着山岗,远方的天空忽然变暗了。
仿佛无数朵黑云向着南方涌来。
关羽骑在马背上,将用于遮蔽阳光的墨镜摘下,然后取出望远镜观望。
就看到数十公里外,无数密密麻麻的黑点奔腾,卷起黄沙漫天。
曾经来过西域的一位名叫滇昌的羌人首领手搭凉棚,对关羽说道:“大将军,像是要变天了。”
“嗯。”
关羽点点头,他看到地面黄沙漫天,天空乌云飘散,显然是不仅匈奴人和鲜卑人已经在往南进攻,同时也有可能因为气候变化而发生骤降暴雨。
他的目光扭头看向另外一人。
那人叫赵仲,乃是冀州平原人士,原本是个铁匠,后来青州钢铁制造厂招募匠人,进入了钢铁厂,辗转去了火器局。
燧发枪的发明就是他,此次赵仲担任火枪军校尉,负责的是火器射击指挥工作。
火枪队已经训练了一年之久,也曾经用于剿匪实战,斩获颇丰。
但真正上到这种级别的战场,还是第一次,而且关羽虽然在来的路上见识过火器的威力,但之前在某次下雨过程当中,火器因雨水而哑火了不少。
所以相比于技术还不成型的枪械,关羽更信任手中的刀。
赵仲认真说道:“大将军放心,上次因雨水问题之后,我就在关中的时候令人打造了数千个木盒,把木盒装在药池上,不仅能阻挡雨水,还能防止发射时火药溅射伤到人。”
这是18世纪英国人发明的办法,非常简单粗暴,可以有效解决燧发枪进水问题。
“这样吗?”
关羽听不懂他说的设计思路,只是说道:“这火器是四弟强让我带上的,我本不信任,但既然是四弟说的,那就姑且信之。小子,若是此战你的火枪队出了问题,你知道什么下场。”
赵仲肃然道:“若出差池,愿受军法处置。”
“那就好。”
关羽点点头,目光再次看向远方的大地。
匈奴人和鲜卑人来的比他想象得要快,这里是高昌城外约十余里的地方。
本来是想打他们个措手不及,但毕竟是茫茫平原戈壁,想要隐藏军事行动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也只能迎战。
“准备作战!”
他下达了最后的命令。
身后各级羌人将领立即把命令传达下去。
有了大汉朝廷的装备和财力支持,这支羌人骑兵被武装到了牙齿。
很快。
大地震动越来越近。
远方十多万骑兵如乌云一样汹涌而来。
“杀!”
随着双方距离不足两公里,为了保持冲锋的势头,关羽下达了进攻指令。
一瞬间,嘶吼与呐喊传遍了全军,羌人骑兵开始反冲锋。
没有一点点防备也没有一丝丝顾虑。
两边都不给对方任何前戏准备,骑兵要的就是这股冲锋的势头,如果先停下来再打半天嘴炮,气势就会削弱。
所以骑兵之间的遭遇战,往往都是见面就直接开干,利用马匹的冲力先干掉对方,而不是先聊会天。
片刻后,双方如海洋一样碰撞在了一起,顷刻间人仰马翻,尘沙遍起。
从人数上来说,大汉骑兵处于绝对劣势。
两万对十多万,这是在送死。
然而令人难以想象的是,这两万骑兵根本没有输,宛如洪水一样冲垮了匈奴人和鲜卑人的阵型,很快厮杀在了一起。
汉人强大之处就在于善假于物。
李陵在浚稽山之战五千士兵对战十万匈奴人,杀伤匈奴骑兵万余,就在于善用弓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