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刘夫人就偏爱袁尚而厌恶袁谭,曾经撺掇袁绍废长立幼,将世子的位置传给袁尚而不是袁谭。
可以说,袁绍之所以在继承人的问题上一直摇摆不定,迟迟没有做出决定,导致麾下派系林立,意见不统一,刘夫人的枕头风功不可没。
有时候,人们甚至都怀疑袁谭是不是刘夫人亲生的,不然同样都是儿子,怎么可能会如此厌恶长子而喜爱幼子?
只是话又说回来,纵观整个历史长河,这样的事情也算屡见不鲜,春秋时郑国国君郑庄公的母亲姜武喜欢幼子,于是谋划帮幼子造反,最终被郑庄公打败,这就是成语多行不义必自毙的来源。
还有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因为喜爱吴娃,便废掉了没有犯错的长子公子章,立幼子公子何为太子,甚至还自己退位,自称国父,将赵王的位置让给了公子何,结果闹成了沙丘之围,把自己给活活饿死,也算是自食恶果。
不止是春秋战国,汉代也有,汉景帝逼死太子刘荣,改立幼子刘彻为帝。汉武帝逼死太子刘据,改立幼子刘弗陵为帝。汉灵帝和董太后都想立王美人的儿子刘协为帝,只是因为一些原因而没有那么做而已。
所以这样的事情从春秋到汉代多得不胜枚举,并且在未来历史也会层出不穷,袁绍家中出现这样的情况,倒也不算什么怪事,因为这本身就是历史上发生的事情,不算什么新鲜。
这些日子,因为袁尚被俘虏,刘夫人每日以泪洗面,都盼望着儿子能够回来。甚至袁绍北上,她也以为肯定是夫君去救自己的幼子了,因而充满了希望。
如今得知袁绍回援邺城,刘夫人就想当然地以为袁绍肯定已经把自己的小儿子救了回来,再看自己这个前些日子顶撞自己的长子,就更加不顺眼,恶语相向,便也在情理之中。
然而袁谭听在耳中,却是只觉得如坠冰窟,遍体生寒,同样都是儿子,为什么有些人就如此偏爱另外一个,既然不爱他,那当初又为何把他生下来?
他们难道就配做父母吗?
一时间,城头城外无数声音涌来,袁谭却只觉得耳朵里嗡嗡作响,根本听不到外面的声音,整个人像是没了灵魂,目光变得呆滞。
而就在袁谭发呆的时候,城外的局势已经变得十分混乱。
袁绍主力军击溃了典韦部之后,绕开高顺部,一路南下直冲刘备军后方营寨,由于后方营寨是囤积物资的地方,根本没有太多防御设施,导致刘备不得不亲自率军出营拦截。
恰好张辽部以及牵招部也已经完成了士兵集结,迅速向着战场这边靠拢,双方主力军很快大战在了一起,在离邺城约七八里外的刘备营寨以北的旷野上,两边数万大军如同潮水一般汹涌在了一起,爆发出剧烈的碰撞。
袁绍本人则已经赶到了离战场约一里外的一处小山坡上观望,高顺的陷阵军虽然也已经在往这边赶,但由于一身重甲,移动缓慢,因此此时距离战场居然还有二里地,几乎算是耽误了战机。
可这也没办法,刘备让他去拦截,人家熟悉重甲步兵的缺陷,直接不跟他打,而是绕过他,这就导致高顺部无法接触到敌人的情况下,很难发挥出作用。
整个战场瞬间出现了胶着,袁军大概有五万余众,且后方袁绍本部还有一万都人马压阵,士气如虹,把刘备军打得步步后退。
见此情形,袁绍往日的病体似乎好转了许多,高兴地对刘惠说道:“子惠,刘备果然猝不及防,要大败了。”
刘惠忙道:“明公要谨慎,小心关羽。”
“嗯。”
袁绍点点头:“我知道,派人去联络城中的人去了吗?”
“已经去了。”
“若是如此应该高枕无忧矣,只要关羽敢动,谭儿便立即从侧翼袭击,必管他有来无回。”
“关羽骁勇善战,还是要万分小心才是。”
刘惠说道。
袁绍看了看四周,前方刘备军因为仓促应战加上兵力比他们少一些,已经节节败退,而自己身边还有一万后备军,便说道:“无妨,只要城中策应,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这边刘备还在艰难迎战,那边关羽也是心急如焚,不断派出探马去前方打探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