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242章 两人归心
没有哪个有上进心的年轻人,能拒绝泰山书院,尤其听说这里向泰山郡各个阶级开放。



不管你是什么出身,只要符合年龄,符合规定,就能入学。



限制也有,就是只要公开和黄巾少帅为敌,或者抵抗过黄巾少帅的,那么三代以内不能入学。



帮助官兵对抗过黄巾少帅的,那么两代内不能入学。



还有最严酷的一点,就是直系亲属因为犯罪入狱,证据确凿的,那么其子无法入学。



已经入学的,将无法参加科考,这也意味着无法出仕为官。



为什么泰山这边的治安那么好,其实就是这个,泰山书院的重要性,傻子都已经知道,不想连累自己子孙的,那最好识趣一些。



毕竟在犯罪这点上,就算是现任官员或者军官,那也是一视同仁的。某种意义上,泰山的确做到‘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点。



“不去各县看看?说不定也就是奉高是这样……”张钰看向眼前这两人,本以为需要几天半个月的,没想到才第二天就来到自己面前。



“窥一斑而见全豹,奉高乃泰山郡治,人口最多田地最少。就这样物价还能控制那么低,而且百姓的温饱都能解决,各县也只会更好。”梁习缓缓说道。



“那有什么感想?”张钰点头,梁习的眼光不错,能注意到这点。



首都这玩意,基本上不可能有多少田地,就后世来说,只能不断的扩建在扩建,从一环到六环,原本大量的乡镇成为了某个区。



这种情况也就只能出现在现代,毕竟热武器时代城墙已经没什么作用,反而更方便城池的扩建。



古代不行,都住在城墙里面,扩建的方法是在外面多一层城墙,再不然就拆了一面两面城墙进行扩建。不管是哪种,工程量和耗费的民力都很严重。



这也意味着,要么就很花钱,只能上升到国家工程级别,要么就是扩建程度并不大。



城内没有多余的土地,那么自然要在周边买土地建宅子。宅基地多了,这田地就少。



所以奉高这边的粮食,七成以上都需要别县运输过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比例还会更高!



另外梁习也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奉高的官路很平坦,而且很宽,官道上车辆基本没有停过,不断进入奉高,也不断从奉高出去。



仔细看会发现,这道路有明显扩宽的痕迹,而且很新。



询问过才知道,黄巾少帅过来后,就一直组织修渠铺路,先是用俘虏,后来征发民夫来修筑。



难得的是,这不是徭役,黄巾少帅明确表示,从今往后,他的治下各郡各县免除一切徭役。



需要进行任何工程,官府都要支付薪酬。



同时,短期工程可以提供有偿但低价的伙食,长期工程需要直接提供伙食。



甚至于,伙食的标准都有明确规定。经费不够,可以上书郡治要求拨款,审核同意后拨款。



国家级工程……现阶段还没有,不过这并不妨碍张钰先把条文先写进去:由刺史上报朝廷,再有朝廷拨款,并派遣监工。



说到底,就是要确保这每一笔钱,都用到实处,而不是突然就蒸发了。



宽敞的官道,让物资的运输变得更加方便。民夫本身有薪酬,再加上泰山郡的粮价稳定,物价也不高,所以已经开始有人出来消费。



消费带动市场的活跃,让更多商人开始朝着奉高这边汇聚。



张钰没有刻意引导,奉高却在这两年,经济自然复苏,已经恢复到东汉历史最高水平。看这趋势,最多三年,就会彻底超越这个水平。



这样的事情,出现在贼人控制的区域,只能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田豫是不太懂,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做到的。梁习眼光还可以,大概猜到这一切是一个怎么样的循环。看似很简单的事情,其实暗藏玄机。



只是那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朝廷衮衮诸公就不知道?甚至在这之前,他本身也认为,徭役这东西,只是纯粹迫害百姓,毕竟免费劳动还要自备干粮什么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