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25章 高精度穿刺
好学。



手术室到了,换鞋子,换衣服,戴口罩帽子。



病人已经摆好体位,俯卧位,张林和小五已经帮忙消毒铺单,器械也准备好。



苏教授、于教授和韩主任三人已经穿上铅衣,坐在里面聊天。



“南晨,抓紧时间,刷手!”苏教授催促。



“小杨,刷手,给苏博士配台。”韩主任吩咐。



两人穿铅衣,开始刷手。



杨平和苏南晨聊得非常投机,他不喜欢那个宋子墨,高冷的,无时无刻不透出一种高傲之气,拒人千里之外。



杨平不同,身上有一种强大的自信,但是没有高傲和咄咄逼人之气。



高手往往是寂寞的,能够找到对手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青年才俊之间的惺惺相惜,让苏南晨对杨平相见恨晚,刷手的时候,两人一直在聊天,从那个腘肌腱裂孔滑膜条卡压的病人,再聊到这个病人的穿刺,好像刷手的时间太短,不够两个人聊天。



一切都准备好,主刀再一次的核对,开台,局麻,经皮在棘突植入空间参照定位针,为导航提供坐标。



苏医生的台姿很好,坐有坐的姿势,站有站的姿势,走路有走路的姿势,吃饭有吃饭的姿势。



做手术有做手术的姿势,有人姿势规范,看起来非常美妙;有人低头含胸,时而凑近术区去看;还有人扭动身子,不仅难看,还容易污染术区;更有人,一个简单的骨折,非常用蹩脚的跪式姿势,不知道是特殊需要,还是第一次做手术。



从苏医生的手术风格,可以看出苏教授平时对他要求严格,大单的皱褶被抹平,操作器械要求摆放整齐,按照使用频率先后排列。



挺胸低头,双手距离手术台合适,动作控制在有限的范围内。能够限制在手指的,尽量在手指;需要腕关节协助的,控制在腕关节;即使需要肘关节协助,也是极小的动作。



每一个步骤,标准规范,看起来非常漂亮,手术节奏清晰,步步推进。



导航屏幕的图像,呈现出三维立体的解剖结构,参照点将器械和解剖结构之间的坐标关系显示准确,导航指针指示带着鞘管的穿刺针朝目标精确地前进。



模拟穿刺和精确的导航,加上苏医生的天赋和经验,穿刺一次到位,经过椎弓根,在最佳的位置,突破皮质,骨性通道走完,前面就是目标--神经根鞘管。



一步到位,没有任何失误。



苏青云的儿子果然名不虚传,于教授关注整个穿刺过程,不得不佩服人家把儿子培养得出类拔萃。



即使没有苏青云的帮助,苏南晨进附一也完全够资格,协和八年制,那是全国学医含金量最高的学历。



何况苏南晨是当年南都省理科高考状元,以状元的身份进入协和的,对苏青云,无论从科室的学术地位,还是他个人的成功,于教授自行惭秽。



穿刺针拔出,鞘管留在里面,细的空心穿刺针从穿刺鞘管里穿出,针尖碰到了神经根鞘管,即使有导航,这也是极高难度的操作。



后生可畏!大家一致认为。



针尖准备刺破神经鞘管,进入鞘管里,这一步不是导航可以帮助的,必须凭借手感。宋子墨坐在旁边,苏南晨果然不愧是跟温仁涛齐名的明日之星,与他父亲无关。



针尖刺破胸2神经根鞘管,微导管带着弹性导丝,从空心针管里进入鞘管,露出一点点,但是却难以继续前进。



穿刺在最后一步置管受阻了。



苏南晨皱皱眉头,因为肿瘤组织的侵犯,鞘管和神经束膜粘连,现在要进入鞘管的导丝是弹性的,设计的初衷是适合鞘管和神经之间的自然间隙,但是现在这种间隙因为粘连不存在了。



再次推进,导丝在图像上呈现弯曲,无法突破粘连。



苏教授起身看屏幕上导航图片,穿刺过程完美,但最后一步受阻。



他相信苏南晨可以应付,苏南晨也没有慌张,停下操作,思考解决的方案。



术前他已经考虑到粘连,要解决这个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