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代了后,吴有胜就回去了。
临走时,两条大狗,很是不舍的拉着吴有胜裤脚,不过,最终还是留了下来。
....................
另一边,李大根把吴有胜送到门口后,把山上的竹门给关上,领着两条狗,回了木屋。
“大黄是吧。”李大根看了看两条大狗,还是有点儿发怵的,毕竟,都有小牛犊大小,一般人看到就会有点儿害怕。
“呜”
听到有人喊自己的名字,大黄微微低沉的回应了一声。
见到两条狗还算乖巧,小心的试探着伸出手,摸了摸狗头,虽然两条狗有些不耐烦的样子,但是没有咬人的迹象,李大根还是狠松了口气。
两条狗还算听话,李大根就不管了。
拿出吴有胜带来的蚊帐,铺开,挂在了木床上的顶部四个角,把木床给围起来。
“嘿,真好。”李大根看着白色的纱帐把木床给包了起来,只有细细的小孔,能透气,蚊子是进不来的,很是高兴的感慨了一声。
接着,看了看后背上的婴儿,已经睡着了,就小心的把婴儿放下来,轻轻放在了床上。
之后,就是捡了些柴进来,开始做饭。
山里,天黑的早,没有电,吃饭也就要早一点儿。
木柴,外边堆着不少,都是闲暇时,李大根拾来的。
用水则是麻烦了点儿,需要从山下的小溪里挑上来,当然,也不是很辛苦,农村大部分,都是需要挑水来吃的。
铺设水管,基本上都是二十一世纪初才有这样的便利。
一般是早上挑水,把水屯在一个大木桶里,装满了,能用个一两天。
烧起了火,李大根把米袋子拿了过来,本想下两把米的,看了看边上的两条大狗,再想起吴有胜的嘱咐,就一咬牙,多下了几把米。
米饭在锅里煮,就不太需要人来照顾了。
看了看天色,略显暗淡了些,李大根就拿了一个铁盆,来到了鸡舍旁,用力的敲了起来。
没一会儿,一大群鸡,听到响声,都跑回来了。
养鸡养鸭都是一个道理,小鸡仔在一个地方待久了,习惯了,白天放出去,晚上基本上都会自己回来。
再加上食物的引诱,是不需要为散养在外的鸡回笼操心的。
听到敲盆声音,这些在山上觅食的鸡,就知道回去吃饭了。
等大部分鸡都回来了,李大根也是拿出了准备好的鸡食,一般都是米糠,也就是稻子的外壳,碾碎了,呈淡黄色,米糠很轻,就像是灰尘一样,加水搅拌后,就是一种饲料。
喂鸡、喂鸭,都可以。
营养也并不少,毕竟是稻米褪下来的外壳,以前饿肚子的时候,也会在米饭里掺一些,或者碾米的时候,不会碾的那么干净。
就和和珅说的那样,饿极了,甭管麸糠还是草根,能活命的东西,能吃就行。
当然,现在大部分人都能温饱了,这些米糠,就很少有人吃了,都是作为饲料,用来喂牲畜的。
李大根搅拌了一会儿,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回了屋里,把一个纸包拿了出来,打开,倒了进去,一起搅拌。
养鸡场大概养了有五千只的鸡,养了一两个月,也算是半大的鸡了。
养鸡养鸭,都是初期是长的快,小鸡仔小鸭子,一两月就能长的有好几两肉了,后面就会长的慢一点儿。
半大的小鸡,正是能吃的时候,白天在山上觅食,一般都只能吃个半饱,啃树叶、吃蚂蚁、虫子,也吃不饱。
因此,李大根把一整包、五十斤的米糠,都给倒在了一个大桶里,一米多高的大木桶,加水搅拌,最后再用勺子,舀出来,分到好几个食槽里。
小鸡吃的很欢实,李大根看了看,满意的点了点头,之后,就拿着一根长长的小竹棍,在山头上查看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