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淮河前线只留下秦建勋和他的第四兵团白杆兵。
离开徐州时,太上皇叮嘱这位白杆兵老部下,让他看住淮河防线,若明军敢北犯,坚决予以还击。
秦建勋询问:“陛下,若是左良玉那贼龟缩不出呢?”
武定皇帝是这样回答的:“建勋啊,你要记住, 对付南明,你要做到,人不犯我我要犯人,人若犯我我必杀人。”
秦建勋一脸茫然。
刘招孙又解释说:“我军在淮河边界的军事策略为:不拘泥于盟约,又不撕破盟约。每隔半月就派小股人马渡河,给南朝制造压力, 让他们知道, 在北岸, 还有百万大军在等着他们,百万大军,随时都可以过大江的!”
秦建勋无语,朝廷留給他的兵马,满打满算,还不到八千人,距离百万太过遥远,而且,既要犯人还要杀人,既要守约又要过河。
这太难了。
~~~~~
太初二年十月底,在完成对南明的议和后,太上皇的行鸾从徐州启程,过黄淮平原,一路向河南洛阳而去,随行扈从们,像蚂蚁搬家似得又将太上皇的行李大包,一路向西搬运。
跟随太上皇行鸾一起北上的,还有第一、第二、第七兵团主力,共有两万多名战兵, 他们护卫着数千辆满载粮食布匹的马车,浩浩荡荡向河南驶去。
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的洛阳,虽然不如长安坐拥八百里秦川、易守难攻的四塞之地,但其地缘优势却也不容小觑。洛阳北有黄河之险,周围被群山环绕,北有太行山、王屋山,东有嵩山,南有熊耳山、伏牛山、外方山,西有崤山、邙山、中条山等,这样好的地缘条件,绝对是易守难攻的好地方。
当初选定都城时,一些河南籍贯的大臣,力主定都洛阳,武定皇帝也有过犹豫,不过最后还选择定都荆襄。
毕竟北方的逐渐衰败,已是大势所趋,是无法改变的事情。
太初二年十月三十日, 兵部发文, 命令驻守抚顺的第三兵团越过鸭绿江,赴朝作战,替换掉在平壤作战不利的第八兵团。
与此同时,在章东、裴大虎、杨通的组织下,新一轮的大清洗运动在湖北、河南两省展开。
蓑衣卫与禁卫军磨刀霍霍,在第一兵团的配合下,各地每天都有前明缙绅、胥吏被揪出来,一同被抓的还有一些中层民政官、训导官、军官,这些人的罪名,从贪污渎职到勾结罗刹鬼,甚至还有人试图刺杀武定皇帝,总之都是掉脑袋的大罪。
坊间传闻,第八兵团主帅赵率教,也将遭到清洗,因为他对朝作战不利。
连赵率教这样级别的军官都难逃制裁,可见此次大清洗之恐怖。
一时之间,朝中人人自危,众人见到章东杨通两个,牙齿忍不住打颤,有如见了黑白无常前来索命一般。
~~~~
十一月初二日,车队由亳州进入河南,所见无不残破,田地荒芜,村庄破败,沿途活着的百姓都像见鬼似的打量这支官军队伍。
黄淮平原原本人口繁密,奈何明末水旱蝗灾不断,黄河又隔三差五改道,土地荒芜,粮食绝收,没遭灾的田地也成了盐碱地,播撒种子下去啥也长不出来。
武定元年那场天灾,席卷长江以北,宿州淮南等地更是损失惨重,赤地千里,民不聊生,灾区百姓几乎十不存一。
武定元年,淮扬一带的农民在吃完所有粮食后,最后逃离家乡,在流浪途中被卷入到从陕西河南等地滚滚而来的流民大军中,这些人一路向北劫掠,最终成为当年追随李献忠围攻京师的众多炮灰中的一支。
到太初二年底,随着盘踞辽西的刘宗敏残部被齐军彻底歼灭,在鼠疫与齐军的联合打击下,曾经纵横山陕豫三省,势力抵达山海关、巅峰时达到几十万众的闯军流贼,几乎被损失殆尽,归于湮灭,其核心流贼数量,锐减到区区百人,退守荆襄大山之中,已经不成气候。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闯军虽被平定,然而给李献忠马金星他们陪葬的,却是上百万淮扬百姓,这片土地,正在渐渐死去。
~~~~~
朔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