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官员嫉妒无比,在早朝时上了奏折,联名劝何义扬撤了贺继业的侯位,以平众怒,显示公平。
“本朝已进入昌盛时期,无仗可打。”何义扬停顿一下,道,“贺侯创建标点符号,有利于我朝向天下推广文字。贺侯年龄虽小,已有大儒风范,立下此等大功,朕封之侯位有何不可?”
狄玉杰、秦敏业等官员纷纷出列赞同,把那些官员说得哑口无声。
贺继业得知后,十分感激,去皇宫拜谢何义扬。
“业郎,几年前你献出标点符号时,我就想封你为侯,那时你还只是个举人。”何义扬伸手拍拍贺继业的肩膀,道,“如今你已有了状元的功名,又在书院里任了师长,我封为你为侯,阻力就小多了。”
贺继业激动地道:“臣多谢陛下赏识厚爱。”
“我有个想法,要让天下人人皆知本朝。”何义扬笑道,“这件事,你看看有没有法子实现。”
贺继业带着艰巨的任务回到府里,跟邓琳说过之后,去见了贺氏、贺慧淑。
贺慧淑道:“本朝国力今非昔比,特别是军队已经名扬四海,然而各国知道本朝的人都是出自皇室及贵族,百姓是不知晓的。”
贺氏道:“可以将本朝的事编成通俗易懂的故事、歌谣传到各国去,这样民间就能知道。”
贺慧淑补充道:“如果是书籍,最好是图文并茂。”
李晶晶听说贺继业准备用十年时间将本朝的诗歌、传说翻译成各国文字再配上图画,道:“天下各国的文字都不同,四弟要将所有国家的文字都学会,这份差事看着容易,实则极难。不过,如果成功了,四弟的名声将远播天下。”
何敬焱道:“有志者事竟成。四弟毅力远超常人,又极守诺言,为夫认为他能成功。”
“你倒是没有小瞧他。”
何敬焱将李晶晶搂入怀里,笑意浓浓,道:“他是娘子的四弟,为夫从不曾小瞧他。”
没过几日,李云飞与牛煜丽大婚。
牛族的人几乎都到了长安,便连外嫁到皇室的牛老王妃也特意从南地赶回来参加。
牛老王妃已经年过六旬,因保养得好,满头乌发,眼角的皱纹不多,看上去顶多四十几岁。
前些年她为了儿孙的亲事及封地操碎了心,如今儿孙都大婚了,她终于可以松口气享享清福。
她看着曲氏、贺氏忙得团团转却是满脸的喜气,跟慕容英笑道:“先生家里的喜事一桩接着一桩,下一个要定亲事的就该是曼娘了。”
李曼曼是李去病的长女,也是李坤的堂姑,今年刚十岁,向她提亲的人已经踏破府门。
慕容英凑到牛老王妃耳畔低语道:“我想让国郎娶曼娘。”
“那可得抓紧。”牛老王妃想到刚才看见的那个容貌普通却浑身透着机灵劲的少年,心说:以先生的眼光,只怕瞧不上木思国,不会把孙女曼娘嫁给他。
慕容英面色惆怅,道:“我与你大哥带着国郎去金城住了几年,都没能说服先生。”
牛老王妃只能劝慰道:“儿孙自有儿孙福。大嫂,国郎是有福之人,他的亲事肯定会是好的,你莫多想了。”
少时,鞭炮齐响,李家人将牛煜丽迎进府门,新人拜堂成亲。贺氏、李老实受了新人一拜。
李晶晶瞧着贺氏眼睛隐有水光,知道是喜极而泣,心说:娘共生了我与哥哥弟弟五个儿女,直到今日我们才全部大婚成了家。这几日四弟五弟先后大婚,娘实是累狠了。
贺氏像是感应到了,抬头望向站在人群之中美艳动人的女儿,欣慰地一笑。她操持儿女的亲事,不以为苦,反以为乐。
“娘,把这杯参茶喝了。”李晶晶亲自端了一杯茶送到贺氏嘴边。
一晃眼便到了开春,长安书院开学,万众瞩目的女学迎来了第一届女学生。
一百二十七名出自定朝权贵人家的女学生穿着统一的紫色长裙,参加了入学仪式。
出自皇室的何盈、何湘湘、何玲玲及一字并肩王府的李曼曼赫然在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