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七十六章 说我胡惟庸独裁吗?
r />
吴琳双眸微动,脸上的笑意收敛,徐徐说道:“心向往之,身不能至,胡相助我?”



胡惟庸品着茶,一言不发。



吴琳行礼,转身而去。



王文卿刚到中书省,就看到了吴琳一脸不高兴地离开,寻人通报。



胡惟庸看着王文卿,微微皱眉。



此人并不听自己的话,要不然许多文书都不需要递到中书省就能扣下去。



“胡相,这里有一份文书,还需胡相呈报陛下。”



王文卿将顾正臣写给太子的文书递了上去。



胡惟庸扫了一眼,凝眸问:“一个地方知县,缘何会给太子递文书,他难道不知此举会招来杀身之祸?”



王文卿不解,揣测道:“兴许是不适地方,欲求攀附东宫调入金陵。”



胡惟庸摇了摇头:“你还是没说,他难道不知道此举会招来杀身之祸,王司令,你认为顾正臣是个神志不清、做事鲁莽之人?攀附东宫,呵,你太小看他了。”



王文卿有些震惊。



攀附东宫还小看,他还能攀附谁去?东宫上面就一位,就是咱们陛下啊。



“你下去吧,本官需要面见陛下。”



胡惟庸从桌案上又取了一份文书,入宫求见。



华盖殿。



朱元璋正端详着舆图,手指点在是山西朔州位置,对一旁的朱标、沐英说:“徐达在朔州,请旨在山西移民万户百姓至大同周边垦荒,你们认为如何?”



沐英看向朱标。



朱标对军务并不熟悉,谨慎地回道:“父皇,大同乃是边关前线,魏国公所请,想来也是立足长远。若大同周边有民,后勤稳固,则不畏胡虏犯边。”



沐英暗暗点头。



朱元璋看了一眼舆图,沉声说:“长城年久失修,诸多地段已无防御之用。胡虏频频犯边,若此时移民北上大同,一个不慎,百姓可就遭罪了。”



沐英见状,走出来进言:“陛下,山西、北平,有魏国公徐达、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中山侯汤和,皆是老将,经验丰富,深谙兵法之道。臣以为,魏国公此时提出移民大同,定是思虑再三,认为胡虏寇边不敢深入,此时正是时机。”



朱元璋瞥了一眼沐英,点了点头:“那就如魏国公所言吧。”



宦官赵恂入殿奏报:“陛下,胡右相求见。”



“宣。”



朱元璋卷起舆图,看着行礼的胡惟庸:“起来奏事吧。”



胡惟庸谢恩之后,看了一眼朱标与沐英。



沐英见已无自己事,便行礼离开。



胡惟庸拿出顾正臣的文书,躬身捧过头顶:“陛下,臣弹劾句容知县顾正臣,使奏本,用驿使传私人文书。”



“顾正臣?”



朱标眼神一亮,面露喜色,看向朱元璋。



朱元璋盯着朱标,沉声说:“心性还是不够啊,遇事要平和,不可喜形于色。”



“儿臣知错。”



朱标恭谨地认错。



朱元璋接过宦官转过来的文书,看了一眼,丢在一旁:“告诉察言司,日后顾正臣所发文书,标明给东宫的,一律送东宫,无需再转中书省。”



“陛下……”



胡惟庸虽猜测到这样,可听到朱元璋亲口说,还是有些诧异。



朱元璋摆了摆手:“句容乃朕之祖地,不容有失。太子念及句容父老,敦促顾正臣为民做主,让其奏知句容诸事,并无不妥,可还有事?”



胡惟庸暗吸一口气。



陛下你说这话,咱就不认可了。



虽说句容是你家祖地,毕竟是爷爷辈时期,你爹朱五四埋在凤阳,也不见太子平日里过问凤阳府诸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