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二百九十九章 大明官吏们,你们上岸了!
朱翊钧在勤政堂里看吏部、光禄寺联袂上疏的《隆庆三年大明中枢地方官制》。



花了一个多小时,朱翊钧看完了整份上疏,最后部分是内阁的票拟,“可行。”



前面部分是确定官阶。



按照此前商议的,大明新官阶定为十八阶,自正从一品荣禄光禄大夫以下,分资德正奉、正议大中、中顺朝请、奉议奉直大夫,再分承德承务、承事从仕、迪功修职、登仕将仕郎。



官阶是发放俸禄的标准。



从理论上说,你的官阶高,即使担任同一官职,你拿到的俸禄会比官阶低的同僚要高。



朱翊钧翻到后面,想再看看内阁和吏部、户部最后议定,到底给大明官员调薪多少。



什么?



才这么点钱?



太祖皇帝是打发叫花子,你们这好到哪里去了?



太祖规定的月俸为禄米,正一品八十七石,每一阶递减十三石,至正三品为三十五石。



然后从三品二十六石,正四品二十四石,从四品二十一石,正五品十六石,从五品十四石,正六品十石,从六品八石。



正七品至从九品每一阶递减五斗,至从九品为五石。



到了成祖皇帝,他为了修筑北京城,打起官员俸禄的主意,宣布一二品四分支米,六分支钞;三四品米钞各半;五六品米六钞四;七八品米八钞二。



米要从南方漕运过来,宝钞只需要印就好了。



这一对吝啬父子,直接把大明官吏的俸禄干成了历朝历代的地板价。



从上疏里看得出,张居正代表吏部希望给天下官吏们多加俸禄。



高拱代表户部希望天下官吏自带干粮,为大明中兴做贡献。



立场不同,给的意见也不同,朱翊钧能理解。



双方争来争去,只是把此前的俸禄加了一半,如正一品一百三十石,其中折银圆六十圆。然后津贴只是俸禄的一半。



看上增加了不少,可是你再对比一下宋朝的俸禄。



宋朝的俸禄,正从一品月俸三百贯,衣赐绫四十匹、绢六十匹、罗一匹、绵一百两,禄粟一百石。



正从二品月俸二百贯,衣赐绫二十匹、绢三十匹、棉五十两,禄粟一百石。



除此之外还有仆人的衣粮各七十人,每月薪柴草一千二百束,每年炭一千六百秤,盐七石等。



七品的县令、录事参军,每月料钱十五贯、米麦四石;八品的主簿、县尉,每月料钱十二贯和米麦三石。



对比宋朝的俸禄,大明官吏的俸禄,真是闻者落泪,听着伤心。



不仅如此,大明官吏这微薄的俸禄,还要包括聘请幕僚仆人,迎来送往的费用。



不贪能行吗?



不贪只能被活活饿死!



什么?



你说中了进士有人带着田地投献,可以发家致富。



呵呵,你想多了。



嘉靖二十四年颂布的最新《优免则例》,详细规定了各级官员、进士举人们的优免。



京官一品免粮三十石、人丁三十丁。



二品免粮二十四石、人丁二十四丁。



优免数额依次往下降低,一直降低到九品官,免粮六石,人丁六丁。



外省官员减半。



教官、监生、举人、生员各免粮二石、人丁二丁。正常退休官员按对应品级免十分之七。



《优免则例》还明文规定,优免只免杂役,不免正役和赋税。



比如正一品京官免粮三十石,算下来是免除一千亩田地摊派下的徭役,但这一千亩田地的赋税照样要缴纳。



大明从来就不存在对官绅田地赋税也减免之说。



太祖和成祖两位皇帝,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4)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