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挑夫做好交易,宋回泠让杨氏将盐小心收好,又开始捏汤粑。
挑夫吃完走后,驿道陆续又来了客人。
宋回泠出摊没看黄历,可她却觉得今儿是个好日子,驿道上就只有她这个摊子。
汤粑好吃,又没竞争对手,客流量也大,简直是老天爷上赶着来送钱。
宋回泠身体不能持续劳累,趁没人时,她会去亭中歇上一会儿。
为了不让她断药,杨氏还把她今日要吃的药一并带来,在周边捡了些木柴,重新架了个火,挂了个小吊罐在火上熬药。
不仅如此,杨氏担心她一直捏汤粑身体吃不消,在她做汤粑时,也在一旁细细观摩,一边用心领悟冷水捏汤粑的技巧,一边试着去做。
一番折腾下来,虽不如她捏的精致好看,但也能确保煮沸后捏合处不会裂开。
有杨氏这么体贴的婆母,宋回泠轻松不少。
赚钱的同时,她不免发愁,照眼下情形,她一个人出摊是不行的,必须得有人搭手。
可杨氏也陪不了她几日,春耕农忙,家中田地不能荒废,要是再多一两个人帮忙就好了。
不到半日,一大袋水磨糯米面就用了小一半。
宋回泠估摸着照这种速度,她们要天黑才能卖完。
可日中前后,驿道接连来了三四个商队,商队有钱,不在乎十文一碗的汤粑,都是敞开了吃。
等把商队全送走,婆媳俩带来的食材也全部卖完了。
未时没到,婆媳俩便收摊回家。
这还不到一日,扣除买盐花的钱,婆媳俩一共赚了五两四钱银子。
不算采买装富油馅和酥麻馅的两个大土坛、煮汤粑用的砂锅以及蜂窝煤炉花的银子,再把她们留在家中自己吃的分量扣除,单只考虑今日消耗的食材和蜂窝煤成本,她们一共净赚了三两二钱银子。
回去路上,杨氏乐得合不拢嘴,一边推车,一边和宋回泠盘算:“抹掉零头来算,一日能赚三两,一月便是九十两,一年那便是一千多两!不仅不用愁药钱,还能每日吃香的喝辣的!”
杨氏说得起劲,眼底的憧憬和欣喜都快溢出来了,宋回泠不忍坏她兴致,只微笑着点头回应。
杨氏盘算得不错,可这都是建立在每日出摊都如同今日这般顺利的前提下。
但做生意哪有每日顺遂的道理,看天也得看人。
没有极端恶劣天气,没有竞争对手,也没有恶徒侵袭骚扰,客流量也要多,杨氏这番盘算才会成真。
回到家中,杨氏不敢歇息,卸下东西,趁着清远县城门还未关,赶紧去采购明日出摊需要用到的食材。
宋回泠这才知道杨氏手上有进出清远县的通行证,贺斩当这个总旗还是有点用的。
趁杨氏去县城采购食材的功夫,宋回泠抓紧时间,倒头就睡,等杨氏采买回来,她还得弄馅料。
酉时刚过,杨氏便推着满满一车食材回来了。
除了做汤粑要用的食材,她还顺带割了二两猪肉,买了一把嫩韭黄,十个鸡蛋,一兜青菜。
这么些东西买下来,一共花了二两八钱银子。
杨氏卸货时,宋回泠就守在一旁,明明杨氏买的东西和她那日在清远县买的大差不差,可就是比她买的便宜。
细细一问才知道,杨氏不敢在县城明目张胆做生意,之前做的苗绣都偷偷用来和城里的商铺换东西了。
这一来二往,她和这些铺子的掌柜也就混成了老熟人,所以今日去采买,人家给她的都是友情价。
“娘,你可以啊,这社交能力简直杠杠的!”宋回泠竖起大拇指夸赞杨氏。
杨氏不懂何为社交,但也知道是在夸她和人相处得好,红着脸解释:“也没什么了不得的,不过是与人相处时,不计较利益得失,在别人手里吃亏吃多了,人家就觉得我这人愚笨,便多可怜我几分罢了。”
宋回泠觉得不是这样的,杨氏虽有自己的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