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了。
特别是以往争夺的孝廉名额,也就是地方官员举荐人才去洛阳做官的名额,都是要地方士族抢得头破血流的。
但是现在洛阳的局势一天比一天恶劣,不少关西的官员都弃官回乡,谁还愿意这个时候去洛阳啊。
三人的话题,很快由到了年底的考课上。
三人都是苏泽的幕府私臣,他们的考课已经完成了,现在永乐城内最重视的,就是对苏泽治下官员的考课问题。
还是韦孝宽的消息最灵通,他说道:
“听说将军准备在幕府下设一个新机构,名为政务堂,全面负责这次的官员考课。”
王思政也听到了这个消息,但是他说道:“能主持考课,定然是将军身边的重臣,和我们也没有关系吧。”
韦孝宽说道:
“重臣多事,考核官员是多么繁杂的事情,怎么可能事事都由重臣来劳累呢?当然最后的考课结果核定是重臣的权利,但是具体的事务还是要人办的。”
“听说将军准备从年轻的幕府臣属中,挑选一部分担任检校郎,具体负责考课工作。”
王思政也是大族出身,他说道:
“检校郎?不是检校御史吗?将军是要设立御史台了啊?”
听到这个消息,王思政也被有些意动了。
御史这个官名来源已久,在西汉的时候,御史大夫为副宰相,御史这个职位非常贵重,是年轻官员入仕的最好职位。
之所以御史要用年轻官员,大概是为上位知道年轻人还有一丝血性,初入官场还没有被污染,可以用他们的闯劲来撼动盘根错节的既得利益。
所以在西汉,御史一职向来是位卑权重,很多西汉名臣都是从御史起家做官的。
但是从东汉光武帝以后,皇权日益衰退,世家大族的力量在崛起,皇帝已经没办法利用御史来对付大臣了。
东汉中后期御史已经沦为了年轻官员升迁过渡职位,等到了九品中正制的晋代,御史已经沦为了礼仪性质的官职,失去了纠察百官的地位。
两晋十六国,再到南北朝时期,制度变换不停,很多所谓的国家不过是个草台班子,连基本的行政职能都不能保障,就比如北魏在二十年前官员都是没有俸禄的,能够将官僚机构开起来就不错了,这时候就不要说什么纠察治贪了。
监察机构这种东西,都是完成了大一统的王朝才搞得起来的复杂操作系统,历史上也就唐、宋、明的制度最完善,也以这三个朝代的御史战斗力最强。
独孤信有些感慨,同样是开府,人和人的差距也太大了。
北魏也不是没有开府专任一方的官员,当年独孤信也见过李崇在平城的骠骑大将军府,整个将军府能够维持运转就不错了。
由此可见,苏泽将军幕府中的人才已经多到了一定程度,已经可以进行考课监察这类比较复杂的行政操作了。
独孤信有些意动,不用说,这个检校郎就是御史,如果能够成为检校郎,对自己日后的仕途有天大的好处。
苏将军如此重视这一次的考课,自然没人会在考课中做手脚,特别是独孤信这些本来就前途远大的官员,肯定是要做出一点成绩来的。
但是参与考课,就可以全方面接触六镇二郡的官僚系统,而且检校郎肯定要经常向“政务堂”的重臣们汇报工作,也能接触到将军幕府的最上层。
另外参与考课,必然也要接触到整个六镇二郡的上计档案,这里包含了人口、赋税、田亩这些具体的信息,处理这些也能积累更广阔的视野。
如果要走向更高的位置,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经验。
韦孝宽对着王思政说道:
“思政兄,你在崇文馆编写郡县图志,最熟悉各地情况,检校郎的位置定然少不了你的。”
王思政也说道:
“孝宽你考课上等,检校郎也定有伱一个位置。”
独孤信有些愣神,从他的本心上来说,他更愿意做个带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