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296章 基本盘
他从华阴城领兵出来,也想要攻打胡琛,收回一些华州的土地。



却没想到胡琛连续被揍,已经憋了一肚子气,见到北海王元颢又来,亲自带领大军进攻元颢的军队。



元颢随即大败,仅仅带着数千人逃回华阴,再次让出了华州西部的大部分城池。



关中战局扑朔迷离,北魏朝堂甚至连对萧宝夤是赏是罚都闹不清楚。



就在这个时候,被元乂贬谪出洛阳的郦道元,接到了朝廷的命令,风尘仆仆的向洛阳赶。



——



北方在打仗,但是因为儿子萧综的骚操作,导致萧衍的北伐大军覆没后,萧衍也不敢再派遣大军北伐。



特别是益州的南平郡王萧伟被侯景大败后,在逃跑返回成都后就一病不起,向萧衍上书请罪,请求返回建康。



对于这个弟弟,萧衍也是有感情的,益州本身也是偏师,萧衍当然也不会追究他的罪过。



萧衍保留了萧伟的爵位和待遇,让他返回建康养病。



但是益州刺史出缺,南梁朝堂为了这个肥缺,也开始了激烈的争夺。



最后还是萧衍拍板,让他的第八子,十四岁的武陵郡王萧纪,出任益州刺史。



当然十四岁的萧纪是没办法治理好益州的额,萧衍又给他安排了得力大臣辅佐,让他入蜀接替萧伟。



南朝刘宋的宗王权力很大,为了争夺皇位,宗王之间杀戮不休。



南齐就吸取了刘宋的教训,对宗亲非常苛刻,反而让宗室远支的萧衍篡位,就是因为近支宗王根本没有实权,无法护卫皇室。



等萧衍登基后,又将诸子分封出去,也是吸取了南齐的教训,以藩王拱卫皇室。



也许是受了新晋宠僧辩机的影响,萧衍在萧纪临行前,嘱咐他不要轻易和北朝动兵戈。



处理完了政务之后,这位菩萨皇帝再次将政务交给宠臣朱异处理,自己则沉迷在佛法、诗文、围棋、书法中。



——



相比之下,苏泽占有的五州一郡,比起北魏其他地方算是难得的乐土了。



苏泽穿着农夫的衣服,在【大夏龙雀备身】和一干近卫的保护下,在永乐城边收粟。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苏泽一边收粟,一边念诗,周围陪同他下地劳动的近臣们都露出复杂的表情。



特别是站在苏绰身后的韦孝宽,苏将军后两句“四海无闲田”,不就是说的豪强土地兼并吗?



韦氏就是关中豪族,如今他的族伯咸阳太守韦遂是萧宝夤麾下大将,韦氏在京兆的土地也是阡陌相连的。



韦孝宽有些迷茫,那些被家族送来苏泽身边的年轻子弟也同样的迷茫。



一方面是家族,一方面又是家国天下,年轻人总是带有一些理想主义的,他们愿意离开家族在苏泽的将军幕府出仕,也是对自己的人生有追求的。



当这种追求和家族的兴衰相悖,他们又要如何自处?



还是苏绰反应快,他立刻说道:



“将军这首诗是悲悯农人,干脆以《悯农》为题吧?”



苏泽“诗性”大发,又接着念道: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下子韦孝宽等人不得不鼓掌了。



简单的词语却包含了对农人的悲悯,劝说节约也是符合儒家的政治正确的,这首奇怪格律的事有着乐府诗的特点——采风闻物。



诗在古代,本身就是乐府机构搜集民间舆论的载体。



《诗经》中的诗,其实就是当时的时代风貌。



两首诗合在一起,主题倒是明确了,韦孝宽也松了一口气,看来苏将军并不是针对豪族。



看到这些年轻士族子弟的脸色变化,苏泽内心中也叹了一口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