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已有数据来看,敌舰队群一共有三十多种舰船型号,但是大体上可以从大小分为三个类别,分别是超大型母舰,长度在一百公里以上,大型战舰,长度在十公里往上,小型舰船及战斗机群组,这个就和我们的宇宙战舰相当,甚至还略小。”
“同时,我们发现敌舰队群有时代差别,也即其制造的科技年代不同,最差类别的舰船科技层次甚至低于我们所制造的宇宙战舰,因此也可以分为三大类,分别是低于我们所在科技层次,等于我们所在科技层次,高于我们所在科技层次三大类别,其中低于我们所在科技层次舰船数量差不多在百分之二十左右,等于我们所在科技层次舰船数量差不多在百分之四十到五十,剩下的则基本都高于我们所在科技层次。”
“从已获得数据分析,低于我们科技层次的舰船,其配备武器以小口径低威力高斯武器为主,大多是小型舰船与战机,通常以近身战与弹幕防御为主,而与我们科技相当层次的战舰则通常作为舰队群主火力提供者,唯有那些科技层次高于我们的战舰需要警惕。”
“其武器为高斯武器与能量武器混合型,其中大多数使用的依然是电磁防护力场,但是我们可以清楚看到,这种电磁防护力场具备着极为强大的防护功能,至少在柯伊伯带防御圈的自动防御武器无法对其洞穿,同时少数舰船,比如一百公里以上的二十二艘超巨型母舰就是使用的能量防护场,从已观察结果来看,我们的任何武器可能都无法洞穿其防护罩。”
“在这里有几个关键点希望军方一定重视,第一個关键点是,我们的一切手段都无法防御能量武器,敌人中舰船配备能量武器的比例不大,通常都在一百公里和十公里舰船上有配备,但是其威力与射击速度是我军目前一切舰船与工事都无法抵挡的。”
“第二个关键点则是数量,那怕是低于我们科技层次的那些舰船,在足够数量级的堆彻下,我们依然会被这宇宙舰队群给淹没,这是完全无法匹敌的数量级,必须要想办法对其进行削减!”
“第三个关键点则是则是持续作战问题,目前我们的总战略是格勒式战斗,也即抵抗到最后一刻,同时在战斗时不停生产新的宇宙战舰宇宙战机,以行星防御圈为最终战场,但是我们注意到那二十二艘超巨型战舰正在回收柯伊伯带防御圈战场所产生的战斗残骸,不管是我们的防御武器残骸,还是敌方舰队残破后的残骸,我们有理由认为这二十二艘超巨型舰船具备着战场后勤以及战场制造功能,其产能很可能超越了我们,若是不阻止其持续性回收与生产,到最后我们甚至连想要打持久战都做不到!”
这份由几乎所有专家组共同签署的报告,在柯伊伯带防御圈与敌舰队群交战后的最短时间内完成,并且送达到了人类统一政府以及军方高层们的手中。
与此同时,军方系统的参谋部,以及科学家领域的分析报告也同样送达,虽然与这份专家组报告侧重点不同,但是基本上也集中在了能量武器,能量防护罩,敌方舰队群的数量级,以及二十二艘母舰可能具备的制造能力这三点上。
按照格勒战略的思想,四大防御圈将是层层防护,执行残而不破,破而不弃的战略思想,最大限度的以防御圈,宇宙尺度,行星表面防御设施,地底防御工事等等来分散与拖延敌人的前进步伐,在此期间最大化杀伤敌人有生力量,利用本体作战优势进行防御胜利。
但是这一切的前提都必须是敌人无法以压倒性规模与力量来彻底毁灭防御圈,同时敌人也无法获得有生力量的补充,毕竟敌人的大本营远在九点七光年以外,那怕具备超光速投送能力,至少也需要十个月时间吧?
可是按照各方面的分析结果,很有可能敌军舰队还真就靠着量级优势与科技优势直接碾死人类了,别说是什么格勒作战,就是行星都给你扬了,至少从最外围的柯伊伯带防御圈与敌舰交战开始,短短两个小时时间而已,正面战场已经有超过三分之一阵地沉默。
按照这个趋势下去,敌军舰队群突破柯伊伯带防御圈可能也就是六七个小时而已,而且其损失数可能连百分之一都不到,更别说二十二艘母舰还在不停收集一切金属与矿物,这才是最让人类一方胆寒的。
基于这种情况,军方提出了好几种作战计划,可都限制于敌舰队群的数量级以及火力优势,这些作战计划连百分之一实现的可能都没有。
讨论,分析,报告,提出异议,模拟战斗结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