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你说现在香江养活一个人多难。阿爸很早就走了,我那个衰老,妞妞还没有出生,我还驮一个大肚子,他就走了。现在我年纪又大,平时为了养两母女和你,一个人每天从早做到晚,得打好几份工才行。”
“阿女,阿妈知你确实是很辛苦。我不用你你养,我有手有脚,平时去捡点破烂纸皮,捡点海鲜来卖,都能养活自己。”
“阿妈,你不知道现在香江物价涨得多厉害,新鲜菜心要三元两角一斤,鸡蛋四角五毫一只,什么东西都贵,物价涨得飞快。两年前,香江一层楼都就卖到六七万到十几万,但是,现在普通的一套房最少都要十几万。”中年妇女在那说起现在香江物价情况。
章廷有些惊讶。
现在香江的物价可真的不便宜。
而对方一个年老的中年妇女又没有老公,又有一个老母亲和一个女儿要养,确实在香江还是很难的。
“阿女,还是等他醒了,到时他自己也就离开了,他不可能赖上我一个老人家的。”
其后,章廷又听到那母女俩说了许多。
“前几日,香江大雨成了雨灾,半山区坍塌,山泥崩泄,瞬间人命化作灰烟,今次香江无论有钱的没钱的都一样受灾.”
章廷只是听说最近香江突发雨灾,死了很多人。
。。。
不知道过了多久。
“吱哑!”他的房门突然被打开。
章廷没有立刻睁开眼,因为还不知道现在外面到底是什么情况。
当章廷目光看过去,先是看到一个穿着裙子的儿童,大概五六岁,女童进来后,就安静站在床边看着他。
很快,身后一位看起来六七十岁的老人小心翼翼地端了东西进来。
章廷闻到,这应该就是那股中药汤的味道。
因为刚才醒来的时候,他第一时间就闻到自己身上和这房间都是这一股味道。
“婆婆,大哥哥还没有醒?”女童奶声奶气说道。
“难道朱医生开的药没有效?”老太太为了救治昏迷,又连续发烧的章廷,特意花了重金,冒雨让人去九龙市区把朱鹤皋请来。
朱鹤皋,出身名门,是申成近代名医朱南山先生之子。
1932年淞沪抗战后,由国医公会开办的申城中国医学院濒临倒闭,后由朱鹤皋接手主持院务。
1935年,朱鹤皋离开中国医学院,与父兄一起创办了一所新型的中医学校--新中国医学院,以中为主,中西合璧。
1949年秋,朱鹤皋迁居香江悬壶开业,医名盛传,并曾担任香江中国医学院院长一职。
当时,章廷被老太太从屯门野海滩救回来后,发现除了一直昏迷不醒外,头一直发高烧退不下去。
为此,老太太特意花钱让人去九龙那边请朱医生。
当时朱鹤皋看了章廷的情况后,开了药方。
其后一周,老太太一直给章廷喂中药汤,一直到现在章廷醒来。
这个时候,章廷没有再继续假装昏睡,而是先咳嗽几声,慢慢睁开双眼。
“婆婆,大哥哥醒了?”
“这,这是哪?”
“后生仔,你终于醒了?这里是屯门乡下。”老太太看到章廷醒来,也松开了一口气。
“阿婆,这里是香江吗?”
“不错,这里就是香江的屯门。”
刚才的时候,章廷就知道自己是在香江,还是在海滩被眼前这位老太太救回来的。很明显,如果不是当时老太太把他救回来,一个涨潮就重新把章廷带到海上,到时他命再大也只能喂鱼了。
只是让章廷很惊讶,前身和他的发小,明明是在宝安县的后海湾游向不远的元朗,怎么被推到屯门这边来了?
“后生仔,你叫什么名字呀?是大陆那边过来的?”
“阿婆,我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