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72章 黑夜黑眼睛,诗句首秀
r />


林爱民很‘谦虚’,徐徐吟诵。



“黑夜给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



“大家是77级的大学生,本身就见证了历史。”



“作为承前启后的一代,你们要有勇往直前的斗志。”



“未来在我们手中,光明在你心中。”



“让五/四文学社重新迎来荣耀,让《未名湖》期刊光照四方!”



……



不但念了诗句,他还激励大家。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来参加五/四文学社的同学,文学素养自然是不低的。



他们听出了诗句的弦外之音。



掰碎了意思,仔细琢磨,越想越觉意境深远。



厉害了!



陈见功就在林爱民不远处,此时看向对方,觉得他身上发光。



诗只有两句,且诗中出现的意象,都是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的现象:黑夜、眼睛、光明。



正因如此,使得这首诗歌具有深思的魅力。



两句新奇的组合,看似相悖的转折,蕴含着奇妙的合理性。



在茫茫的黑暗里,眼睛是唯一的明灯。



在人们的经验中,眼睛始终是透明的象征。



然而,诗中的眼睛却是‘黑色的眼睛’,更加让人恐惧。



但不怕!



因为诗人没有放弃,他依旧在追寻光明。



信念不倒!



他就坚不可摧!



陈见功握紧了拳头,对五/四文学社充满了期待。



有林爱民这样的副社长,他们一定能将燕大的文化精神传承下去。



这一刻,他是如此的自信。



和陈见功不同,后来师从朱广潜的邹十方,在分析诗句的美学价值。



这首诗在审美原则上是全新的。



它避开了情感的直抒,弃置了景象的实叙。



它没有着意建构完整的意境,只是用意象、用隐喻,在浓重的黑色背景上凸现了一双不同寻常的‘黑色的眼睛’。



而眼睛的前方,似乎可以看到,从乌云的缝隙中射出一束白光。



那景观一定很震撼吧!



邹十方眼中满是憧憬,为能和林爱民生共事而骄傲。



他们两个人,和林爱民不熟,都能如此推崇,林若兰和朱晽的感受可想而知。



大哥就是大哥!



林若兰目光如洗,在林爱民身上停留少许,接着扫向其他人。



你们都没资格跟我大哥比!



睥睨眼神落在师长那一行人中,她点了点头。



这些人还凑合!



好家伙!



她拜师钱中书,学识上有没有长进不清楚,傲气却得了真传。



朱晽就没她那么疯狂,眼波荡漾,只关注林爱民一个。



她的丈夫,她要与之长相厮守的人,就是这样的优秀!



往日母亲方珍的叮嘱,要朱晽紧跟上林爱民的步伐,将来不能掉队,现在历历在耳。



她看似答应,也做了改变。



但其实都是蜻蜓点水,没有实质性的进步。



原来同样是懒散度日,林爱民能看透世情,领悟出书本上没有的东西。



而她则是原地踏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