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84章、御门听政,诛谁之心?(求追读)
谓了,至少李太后是在为了他秉政不受影响而考虑。



虽然她并不清楚今天可能会有巨大波澜,并不会像她以为的那样一团和气,呈现出百官臣服的局面。



“皇帝陞座,众臣跪迎!”



乾清门那边,声音传来。



“去吧。”李太后露出了一个微笑和勉励的眼神。



朱常洛弯了弯腰,行礼转身而去。



李太后也走入了隆道阁的侧门,看着前面被抬入阁中的儿子。



她知道这儿子心里还有许多不甘。



以那样的方式成为毫无权柄的太上皇帝,她当然能理解这份心情。



但是她已经知道了这段时间以来孙子的艰难和勤奋,他确实一心在为大明国祚而奋力。



群臣和天下士绅不会欢迎接下来会陆续发生的事情,太上皇帝仍在,谁知会不会有什么别的变数?



那样的变故,只能发生一次。



再发生一次,再夺什么门,那必定会有儿孙相残。



走后面的太监们高高举着双手,而前面的则弓着腰近乎匍匐。



默默看着儿子被太监们吃力地抬上楼梯,李太后在老太监的搀扶下跟在后面。



这时,乾清门那边传来了隐隐的声音。



“臣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翊钧毫不能左右自己的身体,在楼梯上的抬床里双目无神。



诛心,不必如此吧?



那边朝会流程已经开始。



列班跪拜皇帝、起身站好之后,鸿胪寺官员先出班,对皇帝汇报今日应到多少人、实到多少人、没到的是什么原因。



现如今,九百四十个京官里,缺员数目已逾三成,而且大多都集中于从七品以上——因为这个级别有大量科道言官。



按明制,在京六品以上必须上朝,六品以下不强迫,但同样有资格。当然了,穿绿袍的也不会来凑没趣。



每次朝会,正七从七的六科言官以及在京御史们是不会缺席的。



而京外地方官,朝会时在京的则是四品以上才能上朝。



于是现在鸿胪寺官一报人数,就发现缺大量的五六七品,大多是各部郎中、主事以及言官。



按流程,下一步是先奏报入京谢恩、离京请辞的官员,请示皇帝是不是接见他们或者允他们陛辞。



这就不必了,入京的主要都是参加登基大典,而目前还在考功,属于人事冻结期,也没有人外放出去。



再接下来,应该先是边关奏报。



大者宣露布,小者具奏本,俱于早朝未奏事之先宣布,所以张国威而昭武功也。



所以在朝会上,这个环节说的边关奏报大多是好消息。



田乐出班,奏报了一下诸边事,包括辽东孤山匪患已平、三边击退小股北虏劫掠、播州残逆剿灭情况。



之后才是朱常洛熟悉的朝会奏事环节。



“咳!”



顿时数声轻咳响起,朱常洛不免看了过去。



按惯例,奏事前官员“皆预咳一声”,这是打个招呼:我要出班奏事了!



万一两人同时冒出来,岂非尴尬?



这个时候又是鸿胪寺官引导秩序。



只见是沈一贯站了起来,有些无奈地说道:“臣内阁大学士沈一贯奏请陛下:天寒地冻,陛下践祚未久,当循旧例,朝会只择九事奏请圣裁。”



这是内阁的共同意志,因此只能由他这个首辅出面来说给群臣听。



朱常洛回答道:“阁老言之有理。朕虽极欲听群臣陈禀国事,然老臣不少,若因天时受寒患病就不美了。便只择要事奏来。其余臣工也无须担忧,往后朔望朝会及常朝,无故不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