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46章 全面论战
;不识字的百姓,则会涌入茶馆酒楼戏楼等场所,听说书



()



第46章 全面论战



第(2/3)页



先生读报,了解最新情况。



没错。



《炎龙日报》上的这场论战,已经打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已经掩盖了一切事务的热度,连‘江南论坛’都宣布停办三个月,为这场论战而让路。



而且采取了打擂台的方式,让正方观点占据一半的版面,反方观点占据一半版面,让每篇支持帝国改革的文章旁边,都有一篇反对的文章,各占一半的发言权。



且欢迎所有阶层的人士投稿,哪怕是一字不识的底层百姓,也能通过口述,再让人帮忙书面记录的方式,发表出代表着他们的声音和观点。



另外还制定出了判定输赢的规则:



如逻辑前后矛盾者,败;扣帽子胡搅蛮缠者,败;不直面问题,顾左右而言它者,败;过度纠缠细节拖延时间者,败。



如果接受不了这些规则,不承认失败,《炎龙日报》的工作人员,还在全国各地数十座茶楼的门口,设置了两个投票箱,任由路人听众们投票,支持正方观点的,把票投入红色箱子中;支持反方观点的,把票投入白色箱子中。



第二天出版的《炎龙日报》,便会公布前一天的投票结果,哪方占据优势,一目了然。



论战的第一阶段,赞成帝国做出改革的,无疑占绝大多数,因为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条!这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的事情,哪怕是最保守的群体,也说不出‘维持现状,无需变法’这种话,只会被骂成因循守旧、迂腐僵化的老古董,受到无数的鄙视和嫌弃。



于是反对改革的一派,要求调整规则,把自己定义为了‘稳健改良派’,把强烈支持改革的,定义为‘激进变革派’,然后再继续论战。



显然,对于‘激进’这个标签,变革派肯定是不接受的,双方又一番的拉扯后,这场大论战的双方群体,变成了‘变革派’vs‘改良派’。



即便如此。



在论战的初期,‘改良派’还是遭到了吊打和压制,败得极惨,舆论支持率不足10,严重落于下风。



因为‘变革派’的这边,有位笔名叫‘日出东方’的作者,其写出的文章,笔锋极其犀利,金句频出,屡屡让人拍手叫绝,引的无数喝彩与叫好。



比如在论地主士绅好坏的问题上,他就有不少的精辟话语:



“不能否认地主之中,是有那么一撮好人、道德圣人,但做好人难啊,坚持做一辈子的好人更难,要时刻把圣人话语牢记心中,要抵御无数诱惑。做坏人就太简单了,甚至无师自通,也无需有心理负担,灾荒之年,隔壁的地主把粮食涨价了,你跟着涨就是。长相标致只要五十斤粮就能买下的丫鬟,大不了心善的给一百斤就是。至于佃农借贷的年息,别人100,我只要50,这便已经是大善人了,还要做到什么程度?”



“地主们尊规守礼、家风纯善、传承了无数瑰宝,故而能培养出真正的道德完人、如玉君子?可同样是人,同样的两条胳膊一个脑袋,你个泥腿子不跪下,怎么衬托出我的高大?如果规矩不够繁多复杂,怎么让人习惯于服从?站在生命的角度,每个人都是完全平等的,但不用鞭子狠狠的抽打,又怎会意识到身份地位的不同?怎会知晓这是分出了高低贵贱的!”



“什么?士绅们为帝国培养了无数人才,做出了无数贡献,胜过无数钱粮,若无士绅,帝国早已崩坏?是啊,我们士绅其实非常烦恼,我们虽然占据天下近半的土地,但打理家业非常辛苦,赚的只是血汗钱;我们士绅子弟,虽垄断了大半仕途,但每日案牍劳形、奔波忙碌,为天子牧民而操劳,待政通民安后,才敢享用民脂民膏……我们太辛苦、压力太大了,不知可有谁愿意帮忙分担一番?”



等等等等。



可谓数不胜数,吸引了无数的粉丝。



也打得‘改良派’们暴跳如雷,面红耳赤,像是扒了他们身上的皮,但又让他们感到无可奈何、恨之入骨。



至于这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4)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