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仙芝道:“圣人已下敕令,表彰末将让大食退兵、解除拔汗那国危机的功劳,封末将为归德将军,安西兵马使。”
归德将军,从三品,是个虚职。
安西兵马使,则是安西节度使下军队方面的前三号人物。
自府兵制被破坏,藩镇做大以来,皇帝就会封各种“使”到地方,也算是根据新的形势对制度的补充,这种情况到李隆基时期已经很成熟,导致了现在“使为重,官为轻”的局面。
而兵马使发展到如今,已经成为了继节度副使、行军司马后的第三号军中人物,也是作为藩镇储帅的培养对象之一。
这对于高仙芝和李琩,都完全是意外之喜。
高仙芝说完了自己,又补充道:“圣人已诏令封常清为中府折冲都尉,安西团练使。”
折冲都尉,以前是府兵制下的实权官职,如今府兵制被破坏,基本上已是虚职,作为挂名而用,补充“使”的官级,后面的安西团练使,则是实职。
高仙芝说完,带着封常清给李琩行了一个大礼,诚挚道:“末将二人能得此功,皆是殿下赏识任用,拜谢殿下!”
“两位将军客气了。”李琩扶起高仙芝和封常清,道:“此次功成,上仰父皇圣明烛照,天威遐迩,下靠两位将军英雄肝胆,用命相搏,我不过顺势而为,不能受此礼。”
李琩嘴上客气着,心里却在盘算李隆基这番安排的用意。
从功劳方面讲,高仙芝和封常清虽然只是打了一个漂亮仗,但游说成功了。
若游说不成,大唐必定用兵,到时候就是数万军队的开拔,所以其背后的意义深远,此番功劳确实不小,李隆基有赏他们的足够理由。
不过其中有一個小小的问题。
藩镇发展到现在,节度使下的军中人物,大部分都由节度使举荐,这样的坏处是节度使容易集权,但好处是上下一心,战斗力强悍。
李隆基现在还很自信,一般情况下都默认这个规则,然后从其他方面,比如任命黜布使等应付集权的问题。
但这次,封赏如此之快,李隆基显然没有问过盖嘉运的任何意见,
李琩猜测李隆基这样做,有两个心思。
第一个心思,盖嘉运是汉人,高仙芝是胡人,相比汉人,李隆基更喜欢用胡人边将。
至于李隆基为什么更喜欢胡人边将,则原因复杂。
从个人感情的角度讲,李隆基小时候就很喜欢胡人边将,这和李隆基小时候的一场经历有关。
武则天年间,李隆基的爹李旦是太子,有人和武则天告发李旦谋反,武则天派来俊臣审李旦,这时候,一个胡人安金藏站了出来。
安金藏说:“太子一片赤诚之心,不会谋反,不信我把我的心挖出来给你们看。”
说完就一刀给自己肚子捅个窟窿,血和肠子流一地。
这场面,酷吏来俊臣都吓一跳,李隆基更是印象深刻。
也就是从这时候起,李隆基就觉得胡人可靠。
当然,这只是个人感情角度,从边防角度,“以胡治胡”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李琩猜测李隆基的第二个心思,是李隆基想给盖嘉运一个警告。
震慑西域本来就是安西节度使的职责,这次盖嘉运不听李琩命令,去调节大食和拔汗那国的矛盾,李隆基对盖嘉运肯定有点意见,因此用这种方式给盖嘉运一点警告。
无论怎样,李隆基给高仙芝和封常清的任命,对李琩是个非常好的消息。
他这几天,总算没白等。
现在他得策划一下如何对付盖嘉运。
李琩思虑半晌,对高仙芝道:“高将军虽然升任兵马使,但毕竟还是在盖将军手下,盖将军若要为难高将军,高将军恐怕也……盖将军与高将军皆是安西大将,若有嫌隙,恐不能团结应敌。”
李琩说得含蓄,但意思大家都听清楚了。
高仙芝叹了口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