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一天天过去,漫山遍野的金黄色的野菊花,也渐渐开败了。
寒冷的北风,呼啸着穿过隘口,在山林里扫落一地枯黄的叶子。
一转眼,已经进入了十二月份,腊味已经熏制了有十来天了。
而其实,本地人的腊味,大多并不是熏制的,而是晾晒的。
这样的天气,正好是晾晒腊味的时节。
天气已经冷了起来,北风也不算很强劲,正合适晾晒腊味。
腊味,是本地人冬天的味道。
小梨老早就跟母亲商量好,跟九叔公以及六叔家,分别订了一头猪,三十只鸭子。
为什么要这么多的腊味?她跟母亲找的借口,是市里有熟人出高价,跟她下了两头猪、三十只鸭子的单子。
而事实上,她是打算收进种田空间的仓库里,留着日后慢慢吃。另外,也分出一部分,拿去送礼。
父亲的工作调动,她和弟弟妹妹转学的事情,肯定要欠不少人情。
柴木兰对长女很是信任,基本上不会反对她的提议。
又是一个艳阳天。
小梨吃过早饭,挑上水桶,行走在村里的鹅卵石小路上的时候,看到家家户户都在小院里摆弄长竹竿跟簸箕,就知道晾晒腊味的时候到了!
果不其然,挑了一担水回到家里,就见到了六叔家三岁的小堂弟。
“小梨姐姐,我爹说明天就杀猪,叫你们今天一定要准备好竹竿跟簸箕,要晾晒腊味了!”
竹竿跟簸箕,这两样东西,是晾晒腊肉的标配。
“好嘞,知道了,让六叔放心!”小梨手痒的揪了揪小堂弟的冲天辫,在小萝卜头控诉的目光注视下,又笑呵呵的往他的口袋里,塞了几粒大白兔奶糖,几粒水果硬糖。
小堂弟笑得合不拢嘴,奶声奶气的道:“谢谢小梨姐姐!小梨姐姐我喜欢你!”
小梨跟母亲进山砍了好几根竹子回来,换下已经用了两年的旧竹竿,用湿布抹干净,悬挂在了屋檐下。
她还跟着母亲学习编制簸箕,半天的功夫,母女二人各自编织好了一个簸箕。
柴木兰拿起女儿编织的小簸箕,惊讶的点头:“嗯,相当不错,小梨你很有学编织的天分啊!”
“嗯,我也觉得是!娘,改天得空,您再教我编别的东西!”小梨学会一样新的手艺,很有成就感,兴致勃勃。
“好啊,你想学什么,娘都教给你!”柴木兰满口应下,女儿需要她,她比捡到金子都要高兴。
转眼,就到了第二天。
这又是一个阳光普照的大晴天。
九叔公跟六叔家送到小梨家的猪肉跟鸭子,都是处理好了的,拿过来就可以直接腌制。
梨树坡的人制作腊味,追求的是天然的鲜美滋味,简单调味腌制后挂在通风处自然发酵,接下来就是等待大自然的成果。
在冬日暖阳的照射下,各种腊味色泽光润、味道醇厚。
油香四溢的腊肠、腊肉等,凝聚了自然、时间和人情的味道,一排排、一杆杆的挂满了一个个小院、屋檐,以及村里空地跟晒谷场,成为梨树坡冬日里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这些美味佳肴,也是外出谋生计的游子们,一生中无比期待跟回味的,那舌尖上的乡愁。
柴木兰制作腊味,是个行家里手。小梨是个零基础的,只能老老实实的跟着打下手。
“娘,你说的仔细一点,慢一点。等明年这个时候,这些活儿就交给我,您干些轻快的活儿就好了!”
制作、晾晒腊味,委实是个辛苦的活儿。
尤其是晾晒,一竹竿的腊味可重了,每天都要扛来扛去,可是实打实的苦活累活。
小梨决定从明年开始,一定从母亲的手里接过这个重担。
母亲的前半生,过得太辛苦了。在她没有回来的那一辈子,都不知道母亲的下半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