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一百一十章 李适之拜太子太师,封宋国公
李隆基明白他要失去一名良相。



他也没多责怪,李适之上任后强干、务实,除了尽职尽责处理政务外,监察郡县、整饬吏治、惩治腐败、改元为载、发掘金矿、富裕国库,算得上国家的功臣。



另外,李适之的儿子李瑄,文采斐然,骁勇善战,为君分忧,颇得他心。



一上任陇右节度副使,就立下大功,让李隆基计划着给予李瑄军权,让李瑄尽快去进攻吐蕃,收复失地,为他开疆扩土。



“卿离开后,觉得谁能继承重任呢?”



李隆基询问李适之。



“宰相是圣人所拜,臣没有这样的权限。”



李适之向李隆基回答。表达不轻易再干涉政务。



“卿不在门下省,总有人要继承大任,总不能让诏令没有人审核吧?卿推荐几个人,我会好好考虑考虑!”



李隆基一定要李适之推荐继承左相的人选。



“从集贤院事务上,能看出工部尚书的博学与威望;从吏部大案与广运潭集会上,可以看到刑部尚书的刚正和统筹;从治军治河南尹上,能看出礼部尚书的文韬武略俱全;从灭突厥的功绩上,能看出御史大夫的果断与坚决。臣为陛下推荐这几位,谁更适合,还要让陛下判断。当然,这只是臣的刍荛之见,或许陛下心中还有房谋杜断那样的名臣。”



按照李瑄的提示,李适之举例论证,告诉李隆基。



工部尚书、集贤院大学士陈希烈。一直在集贤院,勤勤恳恳支持日常事务十几年,深得李隆基信任。



礼部尚书,裴宽。刚从范阳节度使任上回来,李隆基认为裴宽有“九龄风度”,非常欣赏裴宽的品德和能力。



御史大夫,王忠嗣。仅仅在天宝年间,先击奚、契丹,三战三捷;再击突厥右厢;去年击破突厥左厢,覆灭突厥。这种功勋盛唐第一,无与伦比。



韦坚更不用说,是李隆基最近最得宠的人。



虽然只列举这四个人,但李瑄早就猜透李隆基的心思。



“卿所列皆为宰相之才,然回纥新立,忠嗣需要坐镇北境;裴尚书差些火候;陈尚书虽然博学,但在治国经验和治吏经验上欠缺;其余朝廷诸公,比他们皆差一筹。”



李隆基想了想,向李适之回答到。



“圣人英明!”



李适之向李隆基拜礼的时候,将心放下。



“我觉得七郎可为上将,卿觉得如何啊?”



李隆基郑重向李适之说道。



“父亲不会不解儿子,臣也认为七郎有上将的才能。”



李适之没有虚伪的推脱。



“朕相信这是文武百官可以看到的。可皇甫将军怎么安排呢?”



李隆基又询问李适之的意见。



皇甫惟明久经沙场,只有今年一场败仗。



不能因此就剥夺其官职,那样会寒边将的心。



况李瑄在积石军立功,离不开皇甫惟明的支持,所以李隆基想善待他。以后还可以再启用为上将。



“臣离开后,不仅多出左相的位置,还空兵部尚书。这个位置,本就是为文武双全的人准备。”



李适之意有所指地答复李隆基。



皇甫惟明有十几年文官经历,最高任司农卿。



又是大唐少数出使过吐蕃的将领。



“这样的话,就没什么好议论了。”



李隆基让李适之来案前,并抓住李适之的手说道:“三郎养好身体,以后可再辅佐我。”



“臣只要身体无恙,哪怕是当太守也要为国效力。如果还是糊涂,成为县令,亦是愧对百姓。”



李适之说话的时候眼睛通红,泪流不止。



“即使养病,也当有尊位!”



李隆基感慨地说一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5)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