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朝堂之上5
自古以来,国家收税,老百姓交税,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毕竟跟着皇帝打下江山的这群人,不是救世主,不是大善人。他们是要过钟鸣鼎食的生活。



怎么样才能过上这样的生活呢,答:靠收税。



怎么收税,各朝各代都不同,但基本上税的种类还是比较固定的,主要分为三块:



一是田税,皇帝拼死拼活把这地盘打了下来,你在皇帝的地盘种了皇帝的地,自然要交钱。



二是人头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百姓都是皇帝的子民(都是他的资源),有几个人交几份钱,这是义务。



三是徭役,说穿了就是苦力税,所谓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遇到修工程、搞接待的时候,国家不但要你出钱,有时还要你出力。两手一起抓,一个都不能少。



有人可能会说,要是我那里都是山(云贵川),没田怎么办呢?或者说我有田,但不种粮食,又怎么办呢?这个你不用担心,国家早就替你想好了,权利可以不享受,义务绝对跑不掉。



简单说来是有什么交什么,你是山里人,那里产菌子产草药,你就交菌子草药,要是山里产木材,你就交木材,山里要是种茶叶(茶山),你就交茶叶,要种水果(果山),你就交水果。收上来后放库房里,反正一时半会儿也坏不了。



上面说到的是山里村民,也就是山民,他们上交朝廷山里面的东西。



住在沿海地区的,靠捕鱼为生的渔民,那就叫鱼肉。这类生鲜容易发腐发臭,不耐放,但是:“”



嘿嘿,放心,朝廷有办法,抹上盐巴晒成咸鱼干照样交,反正交税这事,跑不了你小子。



本朝开国皇帝是实打实的农民出身,比较在乎百姓生计,自己吃过的苦不愿子民在吃一遍。他立下祖训,税只能三十税一(3)



从这个数字看,大明朝居民的生活在理论上,还是能够过下去的。



不过很可惜,仅仅是理论上。



有些事说起来是那么回事,一操作起来就全乱套。



因为在实际执行中,从上到下的各级官吏发现,这里头,能钻空子捞钱的漏洞实在是太多了:比如你交苹果,他可以挑三拣四,拿起一个,说这个个头小,算半个,那个有虫眼,不能算。你交棉花,他可以说棉花的成色不好,抵一半,你也只能回家再拉去。



这还是轻的,最大的麻烦是徭役。因为田赋和人头税多少还能见到东西,当官的赖不掉,徭役可就不好说了,修河堤、给驿站当差、整修道路,这都是徭役,完成了任务,就算完成了徭役。



那么谁来判定你是否完成任务呢?――地方官。



这就是所谓的黄鼠狼看鸡了,遇到良心好的,还能照实记载,遇到不地道的,就要捞点好处。你要没钱,他就大笔一挥――没干!有意见?这事我说了算,说你没干就没干,你能咋地?



事实证明,在当时,除了一小撮品行较好的人外,大多数朝廷官员还是不地道的,是不值得信任的。有漏洞不钻,有钱不捞,这个要求实在有点高。总之是一句话,玩你没商量。



无数的老百姓就是被这些可恨的黑心官员搞得民怨沸腾的。



上头也没有得到任何好处,全被便宜地方上了。



此外,这一收税制度还有很多麻烦,由于收上来的都是东西,且林林总总,花样繁多,又不方便调用。



比如江浙收上来的几万石稻谷,帝都居民用不着吃外省大米,江浙这边的本地人又不缺。当然,大明王朝也是有贫穷落后地区的,那边的居民缺粮食,把收上来的粮食往那边运,一算,粮价还不够运输费,属于倒贴钱白折腾。



只能放在粮仓里生米虫,养老鼠。



更叫人头疼的是,各地虽然上交了很多东西,除了粮食,还有各种土特产、就像上面所提到的,菌菇咸鱼等等,却没有多少银两,这些东西放在仓库里又占地方,又要招聘人看管,别的不说,国家要打仗的时候,你总不能给将士们顿顿吃菌菇,吃咸鱼,军饷支付也是一大难题。



上面提到的这些问题,由于存在多年,自然也被不少大臣积极讨论过,也实践过一些方法。



几十年前,也不知是谁先提出的一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