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时候,为求生存而拼命;到后来,则是为争霸天下而劳心劳力;等到开国之后,就为稳定统治而殚精竭虑,根本就不可能考虑其他事情!
要是换了一般人,被儿子这么期待,可能会要点面子,但是朱元璋却是直接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此时,朱标一听,有些失望,便强调说道:“父皇,海军贤弟说了,这里面可是有科学学识,能让时代发生天翻地覆变化的那种学问!”
或许是怕他父皇没有亲眼所见不上心,他在说完之后又马上补充道:“儿臣看到后世那一切,真得是做梦都想不到的,衣食住行各方面,对了,他所在的城都有一千七百多万人口,那粮食……”
不等他说完,朱元璋便表情严肃地打断道:“好了,爹知道了。但是你要知道,心急吃不得热豆腐!就算我们想用后世的学问,那也得问明白了,然后才能知道该怎么去用?爹就不相信了,他后世的那些好,会是一步到位?”
听到这话,朱标就没法反驳了。但是,他对这烧水里面的学问,确实是非常有兴趣,也很急切的。
或许是马皇后看出来了,便微笑着对他们父子俩说道:“你们先去处理国事吧,这烧水的学问,我来琢磨琢磨。不行的话,你们回头再问他便是!”
还真的是,不管是朱元璋还是朱标,都没有那个时间去琢磨烧水壶里面的学问。因此,马皇后这么一说,朱元璋便立刻同意,就带着朱标走了。
等到了处理政务的武英殿之后,朱元璋似乎是想了一路,对朱标说道:“对于后世的学问,我们是急不来的。别的不说,光是他所说那义务教育,至少现阶段就不可能。社学,县学和府学,国子监这三级,已经是爹能做到的极限了。”
“他说在农村也有学校,有吃朝廷俸禄的老师;但是你想想,我们这里的官衙只是到县而已,要想学他那个时候的话,该怎么做?各地农村的人口不一,学校该如何设,老师从何处来?老师的俸禄,全国一下增加那么多的话,这笔支出怎么算?”
“问题太多了,不要想当然,觉得好就一定要用。”朱元璋语重心长地说道,“做事,还是要从现实出发,一步步来!”
朱标听到这话,顿时老实回答道:“儿臣受教了!”
朱元璋见了,便吩咐他把对话先写下来再处理政务,而他自己则坐那想了一会之后才开始处理政务。
等到他把朱标写下的对话重新看了一遍之后,便让身边伺候的宦官拿出有关科举的卷宗,又重新看起他之前已经议定地差不多的科举卷宗。
好长一段时间之后,朱元璋放下了手中的奏章卷宗,表情很是有些凝重,能看出来,他在思考什么。
朱标在处理国事的过程中,就有抬头看看他父皇这边。此时,他看见他父皇在沉思,便知道他父皇估计是在想什么从现实出发利用好以后的学问。
他就不信,他父皇会对未来的科学学识不动心?
朱标没敢打扰他父皇,只是继续暗中偷窥。
好久之后,就见朱元璋拿起毛笔写了几个字,然后在那看着那几個字,继续思考中。
朱标看到,有点心痒,不知道他父皇写了什么字,竟然会一直盯着看。
于是,他找机会终于看了一眼,被他给看到了,一共就五个字:术业有专攻!
朱标一见是这五个字,顿时心中便是一喜,他知道,他父皇对未来的学识是心动的。
果然,没过多久,他就见到他父皇又拿起毛笔,开始奋笔疾书起来,偶尔间,会停下来看看他写的那份对话奏章,还有那份科举卷宗。
朱元璋写了好长一会时间之后,才把毛笔一搁,叫了朱标过去,对他说道:“你先看看,要是有补充,就写在上面,等回头和他对话的时候,就问这些问题。”
说到这里,他顿了下又似乎是有点感慨地说道:“人才真得是太少了,这个事情要尽早定下来才好!”
朱标知道,他父皇指得是科举选拔人才之事。但是很明显,海军贤弟的言论已经影响他父皇先前定下的科举之策,所以才有这些疑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