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悼公是晋厉公的侄子,从小随父亲在周王朝避难,聪明伶俐,被栾书接回国即位的时候才十四岁。晋悼公虽然年纪小,但却深谙世事,政治手段老道。他上台后,杀掉了杀死晋厉公的程滑,没有追责幕后的栾书和中行偃,因为晋悼公知道自己是被栾书扶植上台的,此时闹掰显然不合适。于是晋悼公开始亲近大家氏族,任用贤能,提拔元勋的后代士会之子士鲂、魏锜之子吕相、魏颗之子魏颉、赵朔之子赵武为卿,分化栾氏的权力。
新提拔的人自然对晋悼公忠心耿耿,积极地拥护君权。另一方面,晋悼公大力发展生产,减免税负,周济穷人,获得了国民的好评。这样看来晋悼公确实有点手段,不和栾书直接对抗,而是通过提拔新贵,拉拢国民来稳固自己的地位,同时又逐渐将栾书边缘化,减少他手中的权力。等栾书回过神来,晋国的大权已经掌握在晋悼公手里了,他明白了自己迎回来的可不是一个傀儡君主。
栾书眼看这么下去自己都要被架空了,于是要求晋悼公立自己的儿子栾魇为公族大夫,以此壮大栾氏的势力。晋悼公老谋深算,很爽快地答应提拔栾魇,但他同时还一股脑提拔了三人,荀家、荀会和韩无忌,通过扶植其他家族来削弱栾氏,栾书这下知道了他是玩不过晋悼公的。此后,栾书就在历史中消失了,下落不明,生死不明,没有一点史料记载。
栾书的继任者是韩厥,韩厥作为四朝元老,有资历又有战功,为人正直,但晋悼公最看重的是韩厥不参与权力斗争,忠于君主,所以破格提拔韩厥为中军将。韩厥上台后兢兢业业,将晋国打理得井井有条,干了几年以后,韩厥退休了,中军将由智罃(ying)接任。智罃是前前前前前任中军将荀林父的侄子,后因封地改为智氏。智罃在晋楚邲之战中被俘,在楚国待了九年,后来被他老爸用楚国俘虏交换了回来。
楚共王在释放智罃之前和他还有过一段经典的对话,楚共王:“兄弟你恨我吗?”智罃:“命苦不能怪政府,是我自己没本事被你们抓来,没啥好恨的。”楚共王:“现在我要把你放回家咯,你感激我吗?”智罃:“你放了我,我们晋国也放了你的兄弟,平等交换,也没啥好感激的。”楚共王:“你回去以后打算怎么报答我?”智罃:“你想啥呢,这有啥好报答的。”楚共王:“你就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吧。”智罃:“你如果要杀我,我是死而不朽。你如果放了我,我老爸可能也会把我打死在宗庙里,这样我还是死而不朽。如果我没死继承家业,以后带兵碰到你的时候也不会回避,要全力奋战,以此报答我的君主。”
楚共王为智罃的不卑不亢感到折服,心想晋国个个都是人才呀,于是感叹道:“我恐怕是玩不过晋国了。”楚共王的预测很准确,他一生中和晋国争来争去,都没讨到便宜,反而楚国国力逐步衰弱,彻底失去了入主中原的底气。而给予楚国致命打击的,恰恰就是楚国放回去的俘虏,智罃。
智罃在楚国蹲了九年大牢,受尽了屈辱,但他的意志没有被消磨,反而化悲愤为力量,回国后就想着怎么搞垮楚国。打仗是很消耗财力物力人力的,智罃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他认为晋国近几年虽然和楚国在拉锯战中取得了一定上风,但是直接打的话晋国对于楚国并没有绝对胜算,于是他提出了一个经典的战略,即三驾疲楚。战略的具体内容是这样的,将晋国上中下新四军分为三支军队,要打仗的话就逐一出动,勾引楚军,其中一支军队出动的时候,其他两支军队在家休息,使用车轮战拖垮楚军。
晋悼公采用了智罃的战略,攻打楚国的小弟郑国。郑国处于晋楚中间,谁取得了郑国的控制权,意味着谁就是老大,这好像变成了晋楚争霸的潜规则。可怜的郑国夹在两个大佬之间,只能做做墙头草,谁牛逼就跟谁。三驾疲楚的战略核心就是通过攻打郑国来调动楚军,以达到消耗楚国的目的,因为晋国离郑国更近,军队进退可以比楚军更迅速。于是晋国每次用三分之一的军队勾引楚国大军来救,楚军来了,晋军就撤回,等楚军回家了,第二波晋军又来了,于是楚国大军又赶去救援。到第三次的时候,楚军实在是赶不动了,索性就不去了,任由晋国欺负郑国,郑国抵挡不住晋国的攻势,最终依附于晋国。
通过三驾疲楚的战略,晋悼公没有花费太大的成本,不但收服了郑国,而且消耗了楚国的实力,使得楚国没有余力大军北上。晋国和楚国打了一百多年,楚国除了楚庄王时期风光一些,打了两场胜仗,其余均是晋国获胜,究其原因是晋国人更善于谋略,相较来说楚国就有点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了。楚共王也是郁闷的很,老爹楚庄王霸业未成,死的早,自己即位的时候才十几岁,虽然勤勤恳恳谋求霸业,但显然在政治和军事上不够老练。眼看制霸无望,楚共王不久后带着遗憾归西了。
晋悼公雄才大略,是继晋文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