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二十多天的寒假就要结束了。
姜玉楼抓紧时间去了县高中的老师们家里、简行、还有马孝的家里拜年,值得一提的是,简行由于陆续发表了几篇文章,也得到了去长安工作的机会。
而且,这回是编辑工作,还可以带着妻子一起去。
两人这一分别,再次相见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不过离别的伤感并不浓重,对两人来说,都是值得庆祝的好事情。
等到姜玉楼将认识的人拜访一遍后,便准备带着家人,从落后的上河村搬到“繁华”的燕京生活。
假期虽然短,但也是常态,这年头寒假可没有后世那么长。
在打包行李的时候,姜玉楼不禁有些感慨。上河村,这个他们生活了多年的小乡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但燕京,这个充满历史和文化的城市,对姜家人来说,却有着无法抵挡的吸引力。
收拾好行李后,姜家人离开了上河村,先坐车去长安,之后他们坐上了前往燕京的火车。
除了姜玉楼,姜建国、李秀莲和姜援朝都是第一次坐火车。兴奋、好奇、紧张有之,卑感和不安亦有之。
还好有姜玉楼在一旁看着,否则他们连去洗手间上厕所都不敢。
看着窗外的风景飞快地掠过,姜建国和李秀莲不时对着窗外指指点点的。
“看,黄河!”
“啊,黄河啊,没想到河水那么浅。”
“妈,现在算是黄河的枯水期。”
“哦,是这样啊。”
“都说外面景色漂亮,和咱们小山村不一样,我看也没什么不同嘛。”
“妈,火车出站后都是在远离城市的地方跑,再加上现在是冬天,能有什么景色。”
老姜同志倒是没有那么多话,只是兴奋且贪婪地看着窗外的景色。
对于他这个在上河村待了一辈子的农民来说,有生之年能坐火车去燕京,这辈子都值得了。
一天后,老两口也许是疲惫了,没有那么兴奋了,只是坐在车厢里,静静地享受着这段难得的宁静时光。
他们的心情就像这趟旅程一样,充满期待,也有些不确定。
倒是大哥姜援朝渐渐紧张了起来,询问姜玉楼的次数也变多了。
“玉楼,我到了燕京后能干什么?”
“大哥,到了燕京别心急。你和爸妈先缓一阵,好好逛一逛燕京城,该吃吃,该喝喝,不要有心里负担。至于工作,有我呢。”
“可是……”姜援朝不好意思地说道:“大哥我除了干农活,也不会其他的,除了有一把子力气。”
“大哥,现在燕京到处都在搞建设,只要踏实肯干,机会多得是。”姜玉楼耐心的说道。
姜援朝高兴地点头道:“你是大学生,哥听你的。”
之后的旅途依旧宁静,姜玉楼很是享受这段旅程。
终于,火车到达了燕京,熙熙攘攘的人群,人群中发出的叫喊声,自行车的铃铛声,汽车的鸣笛声,以及高耸的建筑……姜家人被这个城市的规模和活力所震撼。
这里的历史厚重感、文化的丰富性以及城市的繁华都让他们感到欣喜。
姜建国激动地说道:“这就是燕京吗?大,真的太大了!”
“多亏了玉楼,多亏了玉楼啊。”李秀莲不停地念叨着。
姜援朝也看呆了,他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人,没见过这么多新事物。
果然,要是一直待在上河村,恐怕永远都只能做个井底之蛙。
开始的时候,他们对于新环境有些陌生,这也是人之常情,即使后世的人也不能免俗。
不过想来很快,他们就能适应这里的生活了。
毕竟,这个时代的人还是比较朴实的,对于农村人还没有那么多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