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832章 晋商与徽商
r />


前宋开始就出现拥有巨资的徽商,祁门程承津、程承海兄弟经商致富,分别被人们称为“十万大公”、“十万二公”,合称“程十万”。



朱熹的外祖父祝确经营的商店、客栈占徽州府(歙县)的一半,人称“祝半州”!



元末战乱期间,歙县商人江嘉在徽州发放高利贷,牟取暴利。



元末明初的徽商资本,较之宋代大为增加,太祖朱元璋入皖缺饷,歙人江元一次助饷银十万两,堪称惊天巨富。



明代中叶至清乾隆末年的三百年间,是徽商发展的黄金时期。无论是从营业人数、活动范围、经营行业还是资本规模来看,徽商都位居全国各商人集团之首。



徽商的活动范围广泛,东至淮南,西至云南、贵州、关中和甘肃,北至河北、辽宁,南至福建和广东。他们的商业足迹还扩展到了日本、暹罗、东南亚各国以及葡萄牙等地。



所以徽商在这个时代就成了财富的代名词。



除了徽商之外,还有山西的晋商。



早在先秦时代,晋南就开始发生了"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赞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的商业交易活动。



晋商可以追溯到隋唐之间的武士貜,武则天之父,当时李渊父子从太原起兵时,木材商人武氏从财力上大力资助,李渊父子就是凭借当时天下最精华的太原军队和武氏的财力开始夺取全国政权。



大明晋商的兴起,首先是朝廷"开中制"政策的实施,为晋商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这开中制度核心在于盐引!



盐引,就是领取食盐和贩卖食盐的凭证。



大明因为西北部长城一线地区的盐粮由于高寒,屯田的产量十分有限,这就是使得军队的部署得不到足够的后备储量,所以朝廷推行“开中法”,鼓励商贾百姓纳粮中盐。



所谓“开中法”,简单流程就是商人把粮食送到边镇,然后再用交割文书到户部领取相应的盐引,拿到了盐引再到盐场领盐,最后就是通过自己的渠道售卖出去以此谋利。



盐铁都是百姓必不可少的生活物资,因此存在极大的暴利。



寻常百姓什么都可以缺,但盐是活命的东西,怎么能缺得了?



这“开中法”其实就是一种打包形式的捆绑销售,利用商贾逐利之心,放出食盐专卖权,从而通过商人的销售渠道和运输渠道来完成粮食的配给,以此解决九边重镇粮食短缺的问题。



但也正是这盐引存在暴利,因此朝廷实施开中法后,许多权贵看到有利可图,便开始想方设法奏讨盐引,倒卖给商人,换取利益,或公然走私,在正盐中夹带私盐,牟取暴利。



不过晋商因为地利优势,抓住机会迅速崛起,甚至分出了专门在九边屯田的和专门换取盐引售卖的,可以说是赚了个盆满钵满。



晋商发展到清代,已成为国内势力最雄厚的商帮。



所以不管是晋商还是徽商,实力都不容小觑。



他们都来参加这品鉴会,李弘壁自然乐得如此。



想要打造商业圈发展工商业,那就少不了这些富商巨贾的鼎力支持!
(2/2)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