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391章 新年气象
他们无疑又要浪费五年的资源。



在大部分官学学子父母看来,如果官学不是强制执行,如果不是官学毕业可以获得工作机会……



那他们也不会让所有孩子就读官学,而是只会挑出自己喜欢的孩子去读书。



官学要强制就读,这没有办法,可中学没有这种限制。



既然没有,那就没有必要再让孩子继续读下去,毕竟在负担三四个孩子就读官学的同时,再负担一个孩子就读中学,谁也不知道会多出多少费用。



但凡是人,都会权衡利弊,毕竟他们的生活还很拮据。



所以在这样的氛围下,中学的推广并不算成功,提前报名的人也并不算多。



直到鞭炮作响,永乐九年如期而来,摆在朱高煦手中的报名数量依旧不多。



“五千七百二十七人……”



春和殿里,听着耳边传来的鞭炮声,朱高煦不由得觉得手中奏疏的数字有些讽刺。



“还是步子迈的太大了,百姓的生活水平还跟不上扶持一个孩子十年不劳作的水平。”



朱高煦释然了,毕竟后世建国初都不敢保证让所有小学毕业的孩子读上中学,更何况这个时代的自己。



“就当下来看,恐怕截止报名结束,中学学子不会超过三万。”



站在春和殿前,身着朝服的一名年纪五旬左右的大臣作揖禀报,而他便是刚刚上任的礼部尚书宋礼。



相比较李至刚常常以权谋私,只注重江南而不注重北方。



刚刚上任的宋礼显然没有地域偏见,对于关外中学的报名之事,他十分上心,并在大朝会结束的第一时间找到了朱高煦禀告。



朱高煦翻看着各府的报名人数,微微颌首间也对宋礼安抚道:“这个数量已经不错了,毕竟这还只是关外。”



“倘若关内的新政各省也跟着执行,那五六年后的中学学子数量恐怕也不会低于五十万,历年毕业者不下十万。”



“对于朝廷来说,早年用官学学子担任胥吏是不得已的办法。”



“如今官学学子数量已经饱和,那么就得想办法从数量提升为质量了。”



“殿下英明。”宋礼没有拍马屁,他是真的觉得朱高煦这个先满足数量再提升质量的办法很不错。



至少就现在来看,凡是推行了新政的地区,不管是行政效率还是税收数量都得到了提高,百姓生活也比之前滋润了许多。



“今年的定额是四千万石,虽然看上去很艰难,但只要北方的北直隶三地新政推行成功,那四千万石的定额还是很容易满足的。”



朱高煦提起了增加定额的事情,这在他看来是必然的事情,而群臣也早已习惯了朝廷定额每隔两年就会增加的情况。



在今早的大朝会上,户部尚书郭资公布了大明去年的人口和耕地、财政情况。



七千六百余万口,五亿八千余万亩,朝廷财政收入为田赋加军屯五千二百万石,以及各类税收八百余万贯。



折色下来,朝廷财政收入接近三千万贯,平均每个百姓贡献四百文的税收。



不过要是按照正常的粮食亩产和十税一的税收,那光凭土地上的粮食税收,大明就应该到手七八千万石,折色近三千万贯。



当然,朱高煦并不打算按照这个方式把税收收上来,而是认为要留给百姓一部分。



因为他很清楚,大明的官员胥吏并非没有贪腐,只是贪腐的事情没有检举到他面前罢了。



在他看来,每十亩能收一石粮就已经十分不错了。



“今年估计还是寅吃卯粮的一年,不过今年过后就好了。”



朱高煦瞥了一眼户部送来的奏疏,心里也不免想到了在孝陵里面躺着的老朱。



“爷爷啊,您看看,您攒的这些钱粮,孙儿到现在还没用完呢……”



朱高煦有些得意,同时也不免想起了大手大脚的朱允炆。



得亏自己动作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5)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