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377章 着手北方
“臣秘密去的三地,所见的情况也让臣对当地的新政推行有了新的想法。”



“说说来看。”朱高煦来了兴致,孙铖也沉思片刻,整理了一下思绪后开口道:



“说实话,三地情况各有不同,其中以山西最为不同。”



“山西由于在至正年间遭受战火较少,境内山脉较多,太原以北河流较少,故此耕地其实已经开发了八九成,继续开发也不会取得太大成果。”



“臣去了山西的长子县,翻看了《黄册》和《鱼鳞图册》,内容基本都是抄旧的洪武二十六年,实地情况来说,增加的耕地并不多,而口数的话,以臣判断来看,长子县口数应该不低于六万,远超黄册上记载的四万七千口。”



“臣走访其它地方,大多也是耕地增长较少,人口增长较多。”



“据臣判断,山西的口数,比《黄册》所记载的四百万要多,最多能达到六百万口。”



“以六百万口种四千万亩耕地,看上去是比较富裕,但实际上并不富裕,当地的乡绅富户和卫所兼并田地数量起码占据全山西的四成。”



“这样的兼并有好处也有坏处,坏处就是百姓人均耕地不足,好处就是便于稳定,容易收税。”



“不仅是山西,在整个天下,臣的观点都是这两个。”



孙铖的话让朱高煦点头,事实证明,地主兼并土地较严重的地方,确实容易稳定,例如晚明的江南就兼并土地严重,可除了崇祯年间江南海水倒灌而引发的粮食涨价导致社会短期不安定外,剩下的就是大顺攻陷北京后的江南奴变行为。



这两种不安定因素,都建立在社会经济下滑的局面下。



前者因为地主土地被海水吞没,佃户失去了收入来源,后者是因为被压迫太甚而导致的起义。



奴变是因为明初制度没能继续执行,朝廷放任富户购买奴仆所致,这是可控的,而前者的佃户收入来源则是得做好准备。



“山西这种地方,如果放任土地兼并,那能收容没有土地农民的便只有煤窑,而煤窑工人待遇偏低,整个山西百姓的生活环境除了这几年降低田赋而稍微舒坦些,前些年一直都不好过。”



孙铖说着这样的话,并对朱高煦继续道:“相比较山西,北平和河南河流、湖泊繁多,许多两宋时期的耕地都因为人口不足而被荒废。”



“臣特意去寻访过,许多农民即便粗放耕种田地,也顶多人力耕种十余亩,亩产不高且不提,干起活来也不比精耕细作轻松,只是到了年末收割时能多收割百来斤粮食。”



“但即便如此,河南和北平还是有许多耕地荒废,这些耕地复耕容易,只是由于当地人口不足导致抛荒。”



“如果能给山西百姓发开荒粮与耕牛,并迁徙他们前往北平和河南,那山西的环境能变好,河南和北平的复耕工作也能快速进展。”



“偌大的河南,居然只有不足一千七百万亩耕地,这实在是极大的浪费。”



孙铖如此说着,金辂也停在了东宫门前。



朱高煦下了马车,同时对身后的孙铖交代道:“你稍许回去后拟个章程给我,我要详细看看、”



“臣已经拟好了。”孙铖下了马车后将怀中奏疏拿出,朱高煦也接过走进了东宫之中。



只有恢复北方经济,才能让北方从看江南脸色吃饭的身份,转变为平等的身份。



因此,孙铖的这份奏疏十分重要……



(本章完)



.
(5/5)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