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是没什么除口粮之外的案底,他这么做主要就是想让张平和王武不要记恨这几个老农,故而给了老农们求情的机会。
“好吧,既然如此,便看着这三人求情的面上算了。”
“不过向山东百姓索要口粮的事情,俺还得想清楚怎么算账。”
“谢大人隆恩!”张平与王武纷纷叩首,结束后张平则是开口道:
“其实只要驿站能供我等吃食,我等也不至于向百姓索要口粮,我等若是不出门去寻商贾,去镇里汇报工作,也不需要那么多外出的口粮,在村里吃俸禄便足够。”
张平的建议让朱棣颔首,此前驿站的规则中,胥吏的口粮一般不算在内。
如今来看,类似山东这种执行新政的地方倒是可以开放些。
“这事情俺知道了,你们再与俺说说以前胥吏及粮长、里长盘剥你们的手段。”
朱棣对基层胥吏如何盘剥百姓十分关注,见状张平、王武及三个老农也先后说起了那群人的手段。
朱棣听到的,实际上与朱高煦当初打探到的差不多,反正就是一切用来收粮的器具都需要百姓买单,并且还是高价买单。
哪怕一个簸箕用十年,百姓也得每年出一个簸箕的钱。
听到这些手段,就连朱棣这个常年在北平混厮的人都不得不佩服山东胥吏的盘剥之道。
他以前不知道这些,是因为他的活动范围基本在大宁、北平三府一带,而这些地方大部分是迁徙戍边的军户,由卫所军官统一管理,所以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
现在看来,民管还真是不如军管,百姓的负担都快赶上洪武年间的军户了。
“现在的日子怎么样?”
朱棣已经大概猜到了,不过他还是询问着老农们。
“比之前好过了不少,朝廷已经两年没有发徭役了,只有偶尔时候张里长和王粮长会带我们去给村里的路除草,就在家门口也不远。”
“一年能省下五六十斤粮食,加些野菜都能养一头猪了。”
“大人,听说朝廷有新政,以后不发徭役,还会给俺们派工来做,还会给工钱,这是真的吗?”
三个老农关心的不一样,年纪老迈的觉得不派徭役就很幸福了,年纪中间的则是关心多出来的粮食可以拿来养牲畜,年轻些的则是在想务工拿工钱的事情。
这些问题,朱棣在这些日子的奏疏中都看过,不过如今从这三个老农脸上他看出了期盼。
百姓期盼朝廷的新政,仅这一个眼神,便告诉了朱棣,朱高煦的新政兴许有不少问题,但起码他解决百姓的问题。
“都会有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朱棣安抚了几人,又询问起现在的收粮情况:“现在是怎么收粮食的?”
“百姓在我二人监督下收割粮食,随后打出粮食,称重取十分之一。”张平老实回答道:“算上口粮,每亩基本交二十五斤左右,村中每年可向朝廷上交三百石到三百五十石不等。”
“先前呢?”前面三个老农说的太繁杂,朱棣没能好好算算,因此他选择直接询问张平他们。
他本以为张平他们需要算一算才能回答,却不想二人不假思索的作揖,并由王武回答道:
“按照永乐元年的情况,百姓们上交四百石左右,但村中向县里缴纳的只有二百六十石左右。”
“我等算过,永乐元年朝廷规定的是每亩征税杂项约十五斤,但百姓实际每亩上缴三十八斤,而今实际上缴二十五斤,每亩负担减轻十三斤左右。”
毕竟是渤海官学毕业的学子,常年算术对他们来说已经是日常,所有文册内容包含的数据都经过他们的计算。
兴许他们算的不是那么准确,但放在这个时代,已经是不可多得的基层人才了。
他们的话,让朱棣松了一口气,他没想到自家老二居然那么了解民情,新政推广后不仅没有增加百姓负担,反而减轻了。
“行了,事情问的差不多了,你们好好干吧,记得别迁怒这三个人,不然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