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317章 小国强人
的库存宝钞已经有二千八百余万贯了。”



“这些宝钞废旧的销毁,新的先暂时留着,如今市面上的钞价多少了?”



朱高煦询问郁新,郁新也不假思索道:“每贯折合七百文。”



“不错了,接下来以钞抵税可以停下了,不过朝廷也有新政准备在山东颁布。”



朱高煦不想做收割百姓来充实国库的人,朱元璋过往发出的宝钞确实收割了民间太多财富,其中不只有乡绅富户,更多的是百姓。



这些话他以前不敢说,如今是没有必要说。



说的再多,不如减轻百姓压力来的痛快些。



“从山东开始试点,凡是需要动用徭役的,均按照每日工价十文进行发放工钱。”



“发放的工钱,必须以新钱为准。”



朱高煦说罢,郁新立马反应道:“朝廷要制作新钱?”



“对,这是新钱的样式和钱范。”朱高煦从书桌旁的抽屉之中取出钱范与三枚钱币。



钱币依旧是华夏传统的天圆地方,正面为大明通宝四个字,背面则是上下为永乐,左右各自为“一文、十文、一百文”三种规制不等。



之所以称呼为钱币,而不称呼为铜钱的原因则是在其中面额为一百文的钱币是银色的银币。



“这三枚铜钱的品质……”



郁新作为户部尚书,自然了解市面上流行的钱币情况,而朱高煦拿出的着三枚大明永乐通宝,其品质可以说是历代之最。



“三枚钱币,各自重一钱一分(4克),铸钱掺入的白银与铜都在钱币的九成五以上。”



“如此品质的铜钱,一眼便能辨认真伪,并且其中利润并不高,私人铸钱无法承担,难以仿制。”



朱高煦说着着三枚钱币的情况,毕竟熟知明代私钱泛滥的他,早就做好了十足的准备。



明代私钱泛滥,主要还是朝廷管控力度不足,币制不稳定,为盗铸者提供了牟取暴利的机会。



除此之外,还有官方机构徇私舞弊,利用官衙钱炉私铸钱币,从而中饱私囊。



不过私钱也有不少问题,例如私钱一般是按官方正式铸行的钱币为样板,图案、大小、厚度、重量都接近官铸钱。



此外私铸钱多为民间工艺,工艺简陋,制作粗糙,容易出现字体不规范、铸造变形等质量问题。



私钱之所以能泛滥,主要还是官钱质量也就那么回事,而且官钱铸造也是分散各地,导致工艺不一样。



眼下朱高煦推行的大明永乐通宝不同,所有钱币都将由户部设点,统一由同一种技艺铸造,并且质量要按照含铜、含银九成五以上的标准去做。



这样的标准下,私铸钱根本就不可能仿制大明永乐通宝,因为成本太高,很容易被识破,不如去仿其它时期的铜钱来的舒服。



“按照这个质量,恐怕没有人敢于伪造私钱。”



郁新看着这三枚新钱,心中喜欢之余,对于钱币的面额设计也十分欢喜。



以他和朱高煦共处两年以来所学到的经济知识,他明白只有朝廷铸这种钱才能通过走量来获得足够的利润,民间根本走不了那么大的量。



就西南和日本流入的白银与铜锭来说,大明每年能铸造三百多万贯新钱,每枚钱币都有半成的利润。



铸造一百贯“百文”钱币,朝廷就能获利五贯,虽然不如偷工减料来的快,但每年三百多万贯的新钱,能带回的收入还是很可观的。



相较于朝廷,民间铸私钱的那些恶钱贩子如果想要仿造,那只能花同样精力收获不足某些旧钱三成的利润,铸造量太少的话,根本回不了本。



毕竟私铸钱是株连的大罪,许多工匠的工钱都在几十上百贯的标准,如果铸造一炉钱才赚几贯、十几贯的话,那他们想要赚钱得等到天荒地老,更别提新钱大量涌现一个地方有多么容易被察觉了。



“殿下准备铸多少钱?”



虽然心中已经有了预感,但以防万一,郁新还是询问了一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5)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