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240章 历史变动
>


吴昇眼看四周乱糟糟的局面,心知无法重整大军,只能劝刘嵩撤退。



面对他的劝阻,渤海军的即将入城,还有黄衢的阻挠,刘嵩只能大骂黄衢,无奈带着千余兵卒撤去。



不过两分钟,渤海军骑兵成功进入城中,黄衢让兵卒撤开,放下了手中兵器。



不止是他们,许多大宁、辽西的兵卒也是如此。



这么些天的交手中,他们未曾从渤海军手中讨到便宜,本就士气低落,如今城池陷落,对于许多兵卒来说,他们早就不想打下去了,趁着这个机会投降也不错。



“刘嵩与吴昇呢?”



当渤海军彻底接管了广宁中屯卫城后,朱高煦也带着百余名骑兵入城,见到了数名投降的指挥使,以及数十名千户。



“回殿下,他们带着些残兵往南边撤去了。”



带头开城门的黄衢开口,同时也询问起了诸将担心的事情:“敢问殿下,我等亲人……”



“您等亲人皆无碍,稍许便可家人团聚。”朱高煦不等他说完便回答,同时对与自己一同入城的陈懋说道:“你带两千轻骑去追刘嵩他们,追上了算你一功!”



“末将领命!”陈懋这个刚加入渤海的人很需要一份功劳证明自己的存在,听到朱高煦这么说,他立马点起了两千骑兵往南边追去。



在他向南追击同时,朱高煦开始让孟章、徐晟清点广宁中屯卫府库与降兵数额。



两个时辰不到,二人便带着府库的各类文册与军籍册来到了指挥使衙门。



朱高煦翻看了各类文册,总的来说广宁中屯卫作为屯卫,其麾下屯田数额还是不少的,足有二十八万亩,城中军户算上降兵合计是五万九千七百余人,存粮二万四千余石,耕牛七百五十七头,骡子三百二十七头。



至于城中战马挽马,都被刘嵩与吴昇二人撤退时带上了。



“小旗以上武官及其家人迁往长春,基层兵卒及其家人,四成迁移至辽南,三成留在本地,两成迁往三万卫、一成迁往铁岭。”



朱高煦这一句话,基本就将两万余军户及其七八万亲属的去向定下。



孟章作揖,朱高煦也对二人交代:“让亦失哈带王妃她们南下,顺带带足足够的吏目,若是吏目不足,暂时从卫学之中抽调就学三年,且年纪在十五岁以上学子便可。”



朱高煦手下缺人,尤其缺读书人。



眼下即便只就学三年的渤海学子,对于他来说都是一笔不可或缺的财富。



三年时间,这些学子基本已经学会了九九乘法表与简单的加减乘除,用来丈量耕地,均分田亩完全没有问题。



朱高煦脑中记得每年卫学的入学人数,渤海四城四万多卫学子弟,十五岁以上者便有七千余人,不过其中像黑水城、安东城这些地方的卫学开办时间短,只有吉林卫学能拉出三千多十五岁以上,且就学三年的人。



不过即便如此,这数量却也足够如今朱高煦使用了。



辽东与大宁田亩比名册上记载的要多一到两成,朱高煦估计下来,应该比朱元璋规定的二百三十余万亩额田要高出一些,但不会高出太多。



毕竟永乐年间花费二十多年的大力屯垦,辽东屯民田亩数额也不过四百余万亩,现在不可能超过这个数字。



但即便如此,对于朱高煦来说,只要能超过二百五十万亩,这也算是极大的惊喜了。



算上渤海今年那百万余亩耕地,这三百余万亩今年兴许可以产出二百万石粮食,让渤海缺口下降到四百余万石的程度。



等到了明年,这个数额还会增加,不过前提是朱高煦得把辽东和大宁的水利搞好,而这也是他为什么让亦失哈南下的原因。



渤海四城的水利工程不用多说,在水泥的加持下,大量基础的水利工程都已经修建好,足够让渤海百姓安心开垦三四年。



现在的问题是辽东,辽东没有水泥,所谓水渠都不过只是土壑,并且没有合理的设计。



如今把亦失哈调来辽东,在辽东建设水泥、钢铁等工场,进而修建水利设施,提升辽东与大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6)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