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咚……”
晨钟暮鼓,当代表京师宵禁即将开始的暮鼓声响起的时候,所有人都开始急匆匆的跑回家里。
百姓们如此,军户们也是如此,唯有班值当差的兵卒才能坦荡的在街上跟随队伍巡逻。
只是三百通鼓结束,南京城街道上便已经空无一人,唯有时不时出现的上直十二卫和五城兵马司在向上苍表明,这座中世纪最大的都城,依旧还有活人在活跃。
当然,这只是在街道上的少部分活人,而在那些屋舍中,还有数量庞大的活人在活动。
他们之中,根据身份与收入被分为三六九等,其中仅次于皇帝和宗室的,自然便是有着官身的人。
尽管洪武年间朝廷一直在打击党派,可党派这种事情,自古以来都是春风吹又生的野草,难以彻底消灭。
正如眼下,伴随着天下富户被登籍造册,天下富户的声音也如浪潮般,拍打向了他们所支持的人。
不管是淮西还是浙东,亦或者是江右、江东,所有有着官身和话语权的人,都成为了地方豪强的嘴替,试图制止这场风波。
然而,朱元璋想做的事情,很少有人能够挡住,饶是他们努力许久,却依旧不见朝廷停下动作。
面对这种情况,有的人选择退缩,还有的人则是选择知难而上……
“户部的《富民册》,老夫已经看过了,其中七成为我汉人,唯有三成为北人。”
亭楼之中,当雅间内传出这样一句带有歧视的话,雅间内乌泱泱十余人居然无一人反驳,反而是颔首附和。
在这雅间内的十余人,都是曾经出现在常朝金台前五排的人物,也就是正五品以上官员。
身为正五品以上官员,居然说出这样带有歧视性的话,并且还一副深以为然的表情,也不知道被他们骂做‘北蛮’的人听到后会有多么愤慨。
坐在宴席主位,八十五岁高龄的翰林学士刘三吾举起酒杯,一手轻抚白须:
“昨日,陛下钦点老夫为会试主考,因此才特此宴请诸位。”
“坦翁破费,早知是此事,我等当共请坦翁才对……”
“正是,坦翁为国朝三老,士林领袖,由坦翁主考,定当公平!”
“坦翁……”
刘三吾一开口,众人纷纷附和。
在他们口中的刘三吾,就好像一个心胸慷慨坦荡之人,可任谁能想到,这样的人居然会把南方人称呼为汉人,而将北方人称呼为北人。
更讥讽的是,所有人都还觉得他说的很对,为之附和,追捧。
他们的追捧附和是有道理的,因为刘三吾是南方大儒,与汪睿、朱善三人并称为“三老”。
因为他的名声,朱元璋与朱标、朱允炆爷孙三人都对他多有尊敬。
正因如此,大明的科举制度条例就是由他率领弟子、官员制订的。
除此之外,洪武年间的刑法《大诰》也是由他作序,并且他还主编过《寰宇通志》,这本书可堪称为大明周边国家的百科全书。
当然,以上这些事情,只是他数十年仕途中的冰山一角,他影响最大的一件事,应该就是在朱元璋罢享孟子后,亲自负责对《孟子》一书的删减。
洪武二十七年,朱元璋因为《孟子》之中的部分言论而不喜,所以下旨命令刘三吾主持删减《孟子》不符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言论。
就这样,刘三吾本着一切为了朱元璋统治的思路,对《孟子》大刀阔斧地进行修改,删去将近一半内容之后辑成了一本书,名叫《孟子节文》。
此书成后,朱元璋又下了旨意,规定此书下发全国州县作为科举标准教科书,而且以后科举取士命题,如果牵涉到《孟子》,只允许从《孟子节文》当中去找材料,至于被删掉的八十五篇,科士不以命题,科举不以取士。
可以说,这等于变相地把孟子那些不讨喜的话用科举给过滤掉了。
作为典型的南方文人,刘三吾推崇程朱理学,而反对《孟子》之中的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