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23章 前路漫漫
差不多明天清晨他们就能抵达淮安县,然后走陆路前往登州府。



算算路程,他们这一趟得走一千二百里陆路,以当下马、步换行前进的速度,差不多得十来天才能抵达登州。



到了登州,还得坐一天一夜的海船,然后才能抵达金州卫的旅顺。



如果赶上辽东开春早,他们甚至可以一路乘船直抵辽东北部的开原,到时候就只需要走五百里路就能抵达吉林卫了。



想到这漫漫长路,朱高煦也没有继续在甲板上呆着,而是回到了船室里休息。



昨夜他忙碌出行,一夜没睡,现在却是能睡一个好觉了。



尽管运河上有些吵闹,但比起这几日整日鞭炮齐鸣的南京,这一觉已经是朱高煦近来睡过最舒服的时候了。



兴许是离了那南京城,离了老朱身边,朱高煦终于不用担惊受怕,总之他这一觉却是从中午整整睡到了凌晨。



他洗漱一番去到了甲板上,尽管是凌晨,但那甲板上依旧有着三五成群的护卫军兄弟。



朱高煦与他们聊了聊,他们多是上直十二卫里听着朋友推荐而加入了吉林卫。



在他们脸上,朱高煦可以看到他们对前往吉林的迷茫,对军功的渴望,对出人头地的向往。



朱高煦没什么说的,只是在漆黑的甲板上吹了吹冷风,随后就返回了船舱里。



约过了两个时辰左右,他们抵达了淮安府的淮安水驿。



到了这里,朱高煦他们就得下船了。



这倒不是水路不能继续往前走,而是如果他们继续往前走,从济宁或者滕县下船前往莱州的话,他们就必须面对道路破损的问题了。



大明在南直隶与山东互通的只有一条水驿和两条陆驿。



一条从淮安往沐阳、赣榆、高密、平度到莱州,另一条则是从济宁一路往北平。



如果想要走济宁去莱州倒也可以走,只是道路不如淮安往莱州的驿道好走。



因此在船只抵达淮安后,朱高煦等人花费半个时辰将东西从船上搬下,随后一行二百余人马开始走陆路往莱州而去。



只是转瞬间,朱高煦他们便赶了三天路,来到了赣榆县的地界。



其中值得一说的是,这一路上不仅是两淮境内的城墙遭遇推平重建,便是山东一带也有这样的遭遇。



不过老朱的战略眼光确实是历史第一档的存在,他早早就让山东百姓在诸如济南、济宁、东平、滕县等要点修建了完备的砖石城墙。



这么看来,朱棣在济南、东平一带撞得头破血流倒也不奇怪了,毕竟是自家亲爹一手督造的防线。



想到这里,朱高煦也放下心来,沉浸式享受着北归。



路途上,朱高煦见到了许多荒废的田地,旁边还有一群忙着开垦的百姓。



除此之外,他还能见到许多放牧的百姓。



一些八九岁的娃娃带着几条猎犬就放牧着十几只羊,在见到朱高煦他们这一群骑着高头大马的人时,这些娃娃还会站在路旁,羡慕的看着他们。



“这牧民居然比农民还多……”



马背上的林五六诧异的望着那比农民还多的牧民队伍,但朱高煦却平淡道:



“虽说忽必烈本人善于治国,也注重农事,但他下面的那群贵族却根本不管这些。”



“忽必烈死后,那些不通事务的贵族将北方及两淮地区的大片耕地废掉,将耕地改建牧场,如此几十年下来,许多北方和两淮的百姓都不会种地,只能以放牧为生。”



“加上河道泛滥,原本就不得支持的耕农,自然就转为牧民了。”



朱高煦对元朝没有太大的恶感,毕竟大明已经代表汉人把仇给报了。



因此对于元朝好的一面,他也没有像许多人一样忽略。



诚然元朝在北方及两淮、四川一带制造了大屠杀,但忽必烈本人还是很注重农事的。



从整个历史进程来看,忽必烈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5)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