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乱的士兵们,完全杀红了眼,他们疯了一般,他们军营中的朱燮元队伍冲杀过去,想把他干掉,以前他们有多么敬畏朱燮元,现在就有多么痛恨此人。
而且这些士兵们认为,他们有今天这样的局面,完全是朱燮元一手造成。
如果他能够顺应天命,归顺华夏军,就现在都已经天下太平了,还有,如果他稍微手软一点,对这些将领们好一点,现在也不用把他们的将主们都杀死了。
以前朱燮元就是凭巨大的权威,压倒了一切反对的声音,乾纲独断,独自一个人率领这一支军队向前。
但是到了这一刻,他们已经退守洛阳一隅之地,面临华夏军的围攻,此刻要考量的,就是生存的问题,以后的问题,而朱燮元所考量的,还是他的名声问题,这令士兵们十分的震怒,十分的不爽了。
士兵和将领们的不满,本来就以日俱增,否则他们也都不能够上下一心来找朱燮元谈判,就是要他给一个说法,谁知道到了此刻,朱燮元居然使出了这样的招数,那就是即使到了最后,也要为大明尽忠,完成了他誓言,生是大明的人,死是大明的鬼。
这也是学习书上的崖门之役,当皇帝死了以后,他就率领所有的军民跳海自尽,这里就是没有海,否则他也会想办法,率领这些居民们往海里面跳,那才是尽忠和气节。
当然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朱燮元也都知道,即使他愿意自尽,士兵们肯定是不愿意的,如果愿意的话,他还是有办法,带着大家一起投河自尽。
所以他只好带他的将领们上路,确保他麾下没有高级将,投降华夏军,成为了自己历史上的一大败笔。
因为朱燮元算是知道历史,就是由这些文人来书写的,以后的史书,只会写某某高级将领,率领多少人马投降了华夏军,谁也不会说,某某士兵,某某人,投靠了华夏军,也就是因为他有这些小心思,才会不顾眼前糟糕的局势,还是要对这些将领们下手,结果就造成了这番不可收拾的局面。
这一刻,朱燮元那是万念俱灰,百感交集,在此之前,他自负天下名将,对古往今来打败仗的将帅,都表示不屑一顾和耻笑。
最看不起的,当然就是属于长平之战的赵恬,认为此人简直是侮辱了读书人的身份,就是人头猪脑才做出来的事情,蠢不可及,愚不可及。
谁知道自己也会有这么的一天,居然犯下了同等的错误,现在他算是明白,这几十万大军,就算是由他一手断送的。
他以河南作为基地,抵抗华夏军的暴政,没有给当地的老百姓和军民,带来了任何的好处,反而把当地的老百姓推入了灾难的深渊。
在以前,他就会想,即使是战败了,也都是轰轰烈烈的,老百姓会感恩他,会纪念于他,认为他是一个悲剧英雄,会祭祀于他,现在看来,老百姓不刨他的坟都偷笑了,还祭祀他?
叛军们开始攻打中军大帐,他们现在也是害怕了,反而就更加的疯狂了,重点围攻朱燮元的帅帐,只要把他杀死了,也就是没人管束他们,没人为难他们了。
叛军们高喊着口号:“杀死朱燮元,为将军报仇。”
也有人喊:“干掉了朱燮元,大家无罪益回家。”
也有人高喊:“里面有金山银山,想要拿的,就跟老子冲……。”
面对叛军们一浪接一浪的攻击,朱燮元身边的亲兵们,逐步的减少,他们节节败退,已经退了帅帐,对方也都没有放过的意思,而是要把他们一举杀死。
现在这些叛军们折腾了半天,他们算是回过神来了,他们突然间意识到,只要把朱燮元杀死了,就没人追究他们的责任,就没有人杀他们,他们就变成无罪的了。
他们就是在怎么折腾,华夏军也不会追究他们,因为他们就是华夏军的敌人,做出敌对大明的事,对华夏军有利的,有功牢的,这就让这些士兵们铁了心,要攻破帅帐,把朱燮元给杀死,然后就逍遥法外了。
朱燮元看见了这等的局面,那是悔恨到了极点,想不到他居然把大军带到了如此的地步,成为了千古的笑柄,看着士兵们疯狂地向他进攻,那咬牙切齿的凶狠样子,对付敌人也是这样子,他就在想:“本帅有至于此吗?”
朱燮元扪心自问,我有半分私心吗?我贪过军响和银子吗?亏待过半个士兵吗?怎么现在所有的人